第369章 喜忧(2/2)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章

,以获取统一草原,以及东征金国的机会。

    王启年想了想,随后拿起酒碗,把马奶酒一口喝干。

    他说:“那就请掌柜帮我引荐一下。”

    这笔买卖很危险,但越危险收益就会越大。

    ……

    淮安。

    夜色朦胧,大周江淮宣抚使,太尉徐世松站在自己的大涨门口,静静看向北方。

    没人知道徐太尉正在想些什么,也没人敢问——徐太尉不是个脾气很好的人,在加上军中权威日重,新开拓的江淮地区又没有几个文官,因此在这里没有人能压制徐太尉。

    没有人……,不过在徐太尉生气的时候,确实有人能劝住他。

    “夫君,你在想什么?”

    仁福公主仪态款款的从两人居住的大帐篷中走出,给徐世松披上一件华贵的狐裘。

    “没什么。”徐世松摇摇头,拒绝回答。

    但他这样子,只要不是傻子,怎么可能看不出他有心事?

    “夫君在想家吧?”仁福公主笑着说道。

    他们现在所处的淮安府,是在淮河边上,旧时属于苏省,旁边旧时洪泽湖,从洪泽湖顺着运河乘船北上,十天时间就能抵达齐省。

    当初仁福公主北上,也曾经路过这个地方。

    也就是说,徐世松此时距离齐省老家已经很近了。

    然而,他不知道此时自己还能不能回家。

    徐世松已经得到消息,齐军在盖州重创鞑子,又一次取得了大周官军从未取得过的战果。

    他本来应该高兴才对,然而徐世松觉得,自己那个堂弟野心实在太大了,一次次震惊世人的胜利,也一定会助长这种野心。

    若是大周官军还像以前一样,毫无奋起迹象,到那时候,徐世松觉得,自己就得在忠于朝廷还是终于家族之间做个选择了。

    徐世杨从未食君之禄,也就谈不上忠君之事。连徐世松偶觉得,他若是造大周的反,对江北汉人来说,远比让大周朝廷收回江北更容易得人心。

    可问题是,他徐世松不是徐世杨,皇帝和朝廷把仁福公主这样的娇妻嫁给徐世松,一年多的时间就让他位及武人之巅,简直可以说是信任有加。

    这位徐家世字辈老大觉得,自己应该把忠诚奉献给朝廷,做大周的忠臣。

    做大周的忠臣不难,可做了忠臣也没用怎么办?

    “夫人,我已经没法回齐省了。”

    徐世松苦笑着说道:

    “世杨赢得越多,赢得越大,我就越没法回去。”

    “夫君的意思是……”

    “朝廷啊……,若是再不奋起,辽东无论最后谁胜,对朝廷都没好处。”

    “夫君为什么不把这话告诉文相公?”仁福公主笑着问:“现在我皇兄和文相公还在想着向齐省输送军粮军饷,以此把齐军纳入朝廷统辖呢。”

    “夫君为什么不上书朝廷,告诉他们这样做是没用的,齐军早晚会造反?”

    “因为说也没用。”徐世松无奈的说:“朝廷沉沦太久了,新上台的诸位大人,包括皇上和文相公在内,都需要对鞑子的胜利巩固自己的地位。”

    “想要这个,朝廷自己的军队能行吗?不靠齐军靠什么?”

上一页 返回目录下一章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