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8章 国制(2/2)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章

心的国家,这些气质与未来国家战略不合,因此反对国家直接称为大齐。

    徐世杨的意见是,为了显示本朝与众不同,不会重蹈以前朝代衰落灭亡的覆辙,干脆直接把国号定为“华夏”。

    改一字国号为两字,国统直接追溯到民族伊始,暗示这个朝代并非新建,而是继承自民族先贤。

    徐世杨的这个要求听起来比较牵强,不过对这个把自己家王朝无限拔高到与民族齐平的称呼,齐王本人还是十分喜欢的。

    于是就这样定了下来,新朝国号华夏,年号追溯华夏有明确纪元的共和元年为基准,明年为共和1790年。

    以共和为年号也是徐世杨的主意,对内部的解释是这样可以冲淡齐王以臣下谋夺大周皇权的污名——我们是继承先人再造华夏,可不是篡夺大周的皇权。

    这一建议最大的支持者还是齐王本人,因为徐世杨私下里暗示,自己和自己的后代不会更改年号,以后对皇帝的称谓,就会简化成共和一世,共和二世、三世、四世……,这样的顺序排列,今后皇帝在称谓上的个性将会被大大压缩,徐睦河这个共和一世无疑将成为史书上最引人瞩目的存在。

    不得不说,徐世杨太了解他的老爹想要的是什么了,因此他可以投其所好,利用一些似是而非的理由,把自己的想法输灌给徐睦河。

    得到齐王本人的支持,国号、年号的问题别人也就很难扭转徐世杨的意见了。

    顺理成章的,当徐世杨提出国旗问题时,大家最终还是接受了他的意见:红底色,黑十二角星套蓝月套黄日的三辰旗。

    旗意象征天之明,也象征新朝在胡虏手中拯救华夏,再造神州的功绩(为华夏带来更美好的明天)。

    正式登记日期选在明年二月甲子日。

    因为每年二月、八月,太阳会在正东方升起,正西方落下,而太阳象征皇权。

    至于甲子日,则是因为甲、子分别在天干和地支里排第一位,且甲、子都对应“九”数,“九”乃上天之数。

    最后,传说中武王伐纣后,就是选在二月甲子定鼎天下,齐王特意选在这个日期,同时具有顺应天数、先人的含义。

    这之后,新朝的法制、利智、乐制、文制等,原本就有齐国的基础在,无非就是更加具体化,规模化,因此很快就都确定下来。

    期间唯一的波折,还是徐世杨坚持掺杂自己的私货,要求在新朝实施内阁责任制:

    皇帝作为天下之首,总理全部国务。

    太子作为皇位继承人,学习、协理国务。

    一位首相,兼任太子太傅,既是皇帝理政的主要协助者,也是太子的老师(班主任)。

    两位次相,兼任太子少傅,外加六部尚书。

    内阁员额11人,如果打个比方的话,这些人就是新朝的“主席台”了。

    当然,这毕竟是个封建王朝,皇帝和太子依旧高高在上。

    只不过徐世杨希望能用相权来制衡皇权,免得将来自家出几个昏君,一代人时间就把家底败坏光。

上一页 返回目录下一章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