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流民安置(2/2)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章

孟九成的考验,也是对建立不久的政务班子的考验。

    不要求尽善尽美,只要能不饿死人,或少饿死人,就是孟九成的大成功。粮荒已经出现端倪,但真正的考验却是在年底。“宝货山委而不得食,相率食人“的描述,可并不全是夸张之语。

    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孟九成虽然不是经济专业,但在后世信息极度发达的社会,却也知道什么叫市场杠杆、以工代赈等知识。尽管阐述的不是很精深,但与当时古代的思路相比,却还是非常有创意的。

    比如说古代的赈济,便有很多不识时务执拗的腐儒,遇荒就行禁粜、闭籴、平价等事。这样一来,本地米自然不会被籴往外方,可米商也没有从外地贩米的积极性;本地囤米大户怕惹事端,官府又有定价,不许贵卖,没有什么大的赚头,便只管闭仓高坐。

    所以,这些手段看似为民,却不符合经济规律,往往弄得市场上米量更少,米价更高,加重灾情,反倒苦害了百姓。

    尽管粮荒将逐渐呈蔓延之势,等到已经不是莒南县,以及莒州的局部地区的问题,从周边贩米已不可能的时候,孟九成自然还有下一步的计划。

    东进奔向大海,在岚山打通出海口,甚至要占据板桥镇(现青岛地区)。然后重金招引,或者自派商人,从海路走淮河,与南宋通商贸、购粮食。

    “计划很好,刘家却是东进的障碍。”孟九成稍事休息,闭目养神之际还与系统进行了交流,“绕路也不是不行,恐怕不是你会考虑的。”

    “当然,我不能不顾侧后的威胁而放心东进。”孟九成思索着说道:“轰天炮该是拿出来的时候了。不打垮刘家,现有的粮食只够支撑两个月。”

    “轰天炮”的原理很简单,与系统共同设计的标准也早有了。长一米五、口径四十公分的加箍铁皮圆筒,火药包捆扎成尖头炮弹形(减少飞行阻力),为了飞行稳定,还要给“炮弹”加了四个木制尾冀;导火索也内置在炮弹内,减少飞行或碰击灭火的可能。

    从理论计算来看,炮弹的最大射程能达到将近二百米。远超目前装备的抛石机,且体积不大,携带方便。

    “有工匠,有材料,制造不算困难。弹药嘛,不必充足,打垮刘家也够了。”软妹笑了笑,“未知的事物总是令人恐惧的,主要是心理影响,而不是杀伤效果。”

    “我要把二刘一并解决。”孟九成沉声道:“尽量做到弹药充足,一个月的时间还是等得起的。而且,杨安儿还能支撑三个多月,在这段时间内,红袄军和金军都顾不上咱们。”

    软妹停顿了半晌,建议道:“现在开始,你可以留意铸造工匠并储备铜料了,青铜的铸造工艺还是比较成熟的。”

    “嗯,现在开始准备,但却不急。”孟九成觉得科技树是正确的,而且已经大大领先,在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倒不急于搞出更先进的武器。

上一页 返回目录下一章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