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兵临寨下(2/2)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章

或是派兵偷袭咱们后方呢!”

    “不过十几里的路程,诱敌深入?”王忠峰摇了摇头,有些疑惑地问道:“九成啊,你确定大形势不会发生对咱们不利的变化?刘氏之所以有些保守,还是看不清形势,想着静观其变。”

    是啊,刘庭玉、刘文正,以及众多只图自保的地主豪强,正是在等待形势的最终明朗。是继续打着义旗,还是改换门庭、归顺金朝,他们不好做出最后的决定。

    但孟九成却比他们看得远,想得清,最擅长在形势的变化之前做出行动,占得先机的优势却是谁也比不了的。

    “师父放心,徒弟反复推演过,即便有些小偏差,也不会影响大局。”孟九成比较自信地笑着,“出头的橼子先烂,有杨安儿、李全、刘二祖等大股红袄军,金军不会注意到这一个小县。”

    “虽是小县,却被你经营得扎实。”王忠峰在外也见过红袄军的情况,看似势大,实际上却相当虚,说到经营就更是差劲了。

    “师父过奖了,咱们现在连个小县也没全占呢!”孟九成嘿嘿一笑,心中也有些自得。

    历来农民起义军的绝大多数都有比较相同的弊病:但知攻伐,不善经营,形同流寇;粮饷不能自足,临阵不知兵法;掠人妻女财产,只知取之于人,而不知养于民……

    这就往往造成或许会占领很大的地盘,却基础松垮;或许看似兵多将广,动辄十几万、几十万大军,却战力薄弱。

    而孟九成有史为鉴,也深知根据地的重要性,在自己占领的地盘上殚心竭虑地经营,其人口数量、生产情况、稳固程度,自然不是那些动不动就据有一州或数州的红袄军可比。

    大而虚,小而实。思想理论的高低,决定了孟九成在创业初期不会有太大的声名,但深悉其内部情况的人,却会对其实力和潜力刮目相看。

    所谓厚积薄发,所谓踏实稳健,正是孟九成现在的思维,并贯彻于发展的战略之中。

    “刘庭玉,刘文正,鼠辈尔。”王忠峰鄙夷地撇了撇嘴,“咱们占领全县,指日可待。”

    孟九成用力点头,也认为这判断没错。

    乱世之时,人心思变,强悍者、狡黠者都觉得是自己发达的时机。但大浪淘沙,有野心无能力,或是看错形势站错队,最后折戟沉沙的又有多少?

    人马推进得稳健,既是一战而胜的信心,又给了刘文正派人求援的时间。萧英、郑四安率领的偏师已经间道出发,准备伏击由县城开来的援军,从而达成一并解决二刘的作战布署。

    日近午时,孟九成率领大队抵达陵阳镇外。

    陵阳镇作为刘文正的老巢,自起事后便开始经营。夯土筑城是当时的通用手段,刘文正也不例外。现在的陵阳镇倒象一座小城寨,土墙高四米左右,方圆数百米,看起来还算坚固。而这也是刘文正信心比较足的原因所在。

上一页 返回目录下一章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