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筹措军费(2/2)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章



    至于预订,也要等上一年,订金约是宝镜价格的三分之一,并且按一定的利息,交付货物时给予减免。

    这样一算,就是两年的宝镜都要在这次拍卖会上售出,两年之内再无此商品出售。

    诱惑是肯定的,但这其中也有孟九成的小伎俩。比如预订款,就相当于低息贷款,相当于举债。

    不管怎样,孟九成刚来到青岛,作为亲善的表示,宴请了前来的诸多商人,连他也感到很是意外。

    因为在座的不仅有南宋的商人,泉州的蕃商,竟然还有高丽和倭国的商人。

    孟九成当然不知道,精明的海商已经借助于青岛这个中转站,重新开通了高丽、倭国的商路,把镜子、香皂等商品贩卖过去,获利异常的丰厚。

    而高丽和倭国商人也知道了青岛港重新开放(宋时专门在板桥镇(胶州市境内)设“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并试着跑过两回,对此也并不算陌生。

    其实,在南宋时,明州(宁波)作为全国三大外贸口岸,主要的贸易对象就是倭国和高丽。史载“高丽与日本诸蕃之至中国者,惟庆元得受而遣焉。”

    而很多明州人还被日本商船雇来当翻译,尽管日语水平也不高。

    宴会上自然不能多说什么,只是表示欢迎之意。等到孟九成回到府中,便相后有数拔商家前来拜见。

    若论财力,自是以蕃商最为雄厚;但孟九成发现有几个南宋商人,明显是带有皇家色彩,或是衔皇命而来,为南宋皇室采购商品的。

    在封建时代,谁最有钱,那自然是皇帝。整个天下都是他的,还有谁比他更富有?

    所以,这几个宋商也显得财大气粗,信心颇足。

    前来拜见的还有高丽商人和倭商,高丽商人的背后似乎也有皇室的影子,倭商则背景不明。

    高丽商人和倭商并没有见过大镜子,只有零星的小镜子被贩卖至其国,已经足以令高丽人和倭人惊为神器。

    等见到商品交易所内摆放的大镜子,这两国商人才知道自己是井底之蛙。想要购买回国,大发其财,却又苦于所携钱财不足。

    蕃商的海船,宋商的粮食等物资,倭国的硝磺,高丽的……

    孟九成想了半天,也不知道高丽目前能给他提供什么帮助。但从长远看,高丽也是值得拉拢的盟友。

    所以,孟九成对高丽和倭国商人的请求并没有一口回绝,反倒是答应给他们各留一面宝镜,等他们运来所需的货物,或带来足够的钱财,再交付宝镜。

    虽然对外号称是公开拍卖,但为了照顾各方利益,总有几面宝镜是在私下达成协议的。

    价钱当然是低一些,可却能得到其他方面的弥补,比如船只、粮食、棉花、金属等货物的长久贩卖。

    打发走了各方拜见的商人,孟九成才长出了一口气,喝着茶水,认真思索了一番。等到觉得没有什么疏漏,他才转到后宅休息安歇。

上一页 返回目录下一章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