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 敢战之军(2/2)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章

王之心等人在前,又提拔了勇卫营监军刘元斌、卢九德等人在后,还表彰了两个领军总兵孙应元和黄得功,告诉他们回京之后另有封赏。

    在这种情况之下,不管是总兵还是监军,都必须要好好表现来回报皇帝才行。也因此,夜不收侦得济南被满清军队攻破,藩王出事,那就是他们这支勇卫营要出力的时候,战场上的表现,就比以往都要凶猛得多,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多尔衮得不到想要的答复,就决定亲自过去看看。

    于是,他立刻下令,调集城外的预备军队,包括他直属的满清军队一千,蒙古八旗和附属蒙古部族各两千,一共五千人马往南而去。

    当然了,离去之前,他也发出了命令,要城内正在劫掠的满清八旗军队和其他军队都动作快点。

    才离开济南府大概十里路左右,就有看到有明军夜不收的身影了。这些夜不收,显然是绕过了正在作战的战场,往后探知军情来了。

    多尔衮知道明国太大,派兵驱赶这些明军夜不收,要一个不剩,全部拦在这边,不让他们往济南城而去是不现实的。因此,他就压根没管,领军继续南下。

    可还没过十里路,多尔衮就看到前面两军在交战。或者可以说,其实不是交战,而是大清军队边战边退,明显不敌那支明军。

    南下济南城的满清军队,有满清八旗,蒙古八旗和附属蒙古部族三个部分组成。多尔衮领军,自然不可能做到一视同仁。因此,入城劫掠这种好事,当然会偏向满清八旗,其次是蒙古八旗。

    所以,留在外围警戒,预备的军队,大部分是附属蒙古部族的人。这支被派来拦击明军的军队,大部分也是附属蒙古部族的军队,其战斗力是满清军队中最差的一支。

    可就算是这样,眼前看到的一幕,也让多尔衮吃惊了。

    一杆“黄”字大旗,一杆“孙”字大旗,竟然都在阵前,也就是说,这支明军的两个总兵都是身为士卒,领军冲锋。由此带动明军军卒,无不奋勇厮杀。

    什么时候,明军对阵大清军队时,士气竟然如此之高了?

    这么想着,多尔衮马上想起了一个人,就是卢象升。这种情况,也只有在卢象升这边见过。可没想到,明军中竟然又多了两个了。

    心有隐忧,也只能暂时按下,多尔衮立刻指挥手下开始和这支明军作战。也是他这支生力军赶到之后,才算稳住了战局,不过却也没有击退这支明军。

    看着这支明军盔甲鲜明,一个个都是精锐之士,多尔衮就知道,必须抽调更多的兵力过来才行。

    可是,如今大部分军队都在济南城内劫掠,一时半会撤不出来。就算撤出来,估计也没有死战的军心。更为糟糕地是,大清军队奔袭济南城之后,又一直在兴奋地劫掠中,就没好好地轮休过。原本想着明军没这么快反应的,因此也不担心休息地问题。

    如今竟然这么快冒出一支精锐的勇卫营,这事情就有点棘手了!

    ()

上一页 返回目录下一章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