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短视(2/2)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章

    “孙儿此番前来,也是为了询问王父,是否有什么喜欢吃的东西,无论王父想吃什么,孙儿都会不惜代价为王父寻来。”

    赵王闻言,本来绷着的脸顿时柔和了下来,眼中也露出了些许笑意。

    “你这孩子,倒是有心了。”

    “然国事艰难,汝亦长大成人,自然要多为汝父分忧,多多关注朝堂之事。”

    “寡人身体心中有数,无论何等良药,也并无太大效果。”

    说到这里,赵王语气明显有些落寞。

    赵嘉上前握住了赵王双手,有些动情的说道:“王父定能长命百岁,赵国也定能传承万代。”

    “希望如此吧。”

    赵王眼中笑意越来越浓。

    很显然,赵嘉说的虽然都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却也正好说到了赵王心坎上。

    自己身体以及赵国的未来,正是赵王最看重之事。

    “兄长,王父身体自然也会好起来,不过兄长有时间的话,也应该多来看看王父啊,王父可时常惦记你呢。”

    “若实在忙着酒楼生意,不妨告诉愚弟,愚弟自然会代替兄长,加倍看望王父。”

    赵迁看到二人越聊越融洽,当即走了过去,轻笑着说道。

    赵嘉眼睛微微眯起,却并不想继续和赵迁勾心斗角,脸色反而变得严肃了起来。

    “王父可知,魏国邀请我国共伐燕国之事?”

    赵王颔首:“有所耳闻。”

    赵嘉小心翼翼的说道:“昔日列国分燕尚不能成功,况赵、魏两国乎?”

    “依孙儿之见,赵之大敌乃秦也,此时不宜继续对燕国出兵,否则国内空虚,很可能会招致秦国来犯。”

    赵王尚且没有答话,赵迁就笑道:“兄长此言差矣。”

    “昔日列国分燕,秦国自不能坐视燕国灭亡,如今赵、魏两国只是攻占些许城池,又岂会激怒秦国?”

    “且秦国强大,我赵国如今有所不如,当以言和为主,在没有能力与之抗衡之前,又岂能将其视为大敌,如此岂不自取其祸?”

    “昔年王父派人送秦国爱姬、子嗣返回秦国,已经与秦王结下友谊,这些年赵国更是屡屡对秦国示好,愿以秦国马首是瞻,秦国又岂会出兵攻赵?”

    “反之,如今之赵国想要壮大,攻打燕国乃是最好选择,只有赵国强大以后,才能真正抗衡秦国,一雪长平之耻!”

    听着赵迁条理清晰、有理有据的言论,赵王也是微微颔首。

    “嘉儿无须担心秦国。”

    “邯郸之战结束以后,赵国屡次示好秦国,如今之秦王更是与赵国有着极深渊源,就连秦王妃亦为赵人。”

    “以秦、赵如今关系,赵若只是攻下几座燕国城池,秦国又岂会出兵攻赵?”

    “且嘉儿莫要忘了,你可是娶了楚国公主,赵、楚两国更是结成了真正的联盟,秦国又岂会冒险,于此时攻赵!”

    长平之战,虽然让赵人极度仇视秦国,心中却也埋下了畏惧的种子。

    邯郸保卫战以后,上至赵王以及朝中公卿,下至军中将领,其实都知道秦、赵两国之间差距,不敢轻启两国战事。

    这也就促使赵国朝堂,对待秦国十分暧昧。

    历史上某件事情就非常有趣:赵国攻打燕国,燕国派遣使者向秦国求救,结果使者途径赵国的时候被抓住,赵王想要扣押使者。

    使者却说:“大王攻打燕国,是赵国和燕国的事情,我作为使者出使秦国,却是燕国与秦国的事情。”

    “大王若是将我扣下,那就是扣押了奔赴秦国之使者,这样反而会让秦国与赵国之间亲密的关系出现裂痕。”

    赵王听到燕国使者的话,就把燕国使者放走,结果燕国使者说动秦国出兵攻赵。

    由此也能看出,赵国不仅畏惧秦国,也自以为赵国亲善秦国以后,秦国就不会舍弃赵国而偏袒燕国。

    正是这种肤浅的短视目光,才让赵国被秦所辱。

    此时的赵王以及赵迁,正是抱着这样的心理。

    赵嘉看着保持乐观的赵王,火热的内心却是凉了半截,他根本没有想到,经历过长平大败的赵国,居然还没有看清秦国嘴脸,还奢望亲善与卑躬屈膝,能够获得秦国的和平。

    他们却是忘了,秦国是虎狼,只要寻到机会,不管对手是谁,都会扑上去狠狠咬一口。

    所谓的亲善与盟友,只要触动了秦国的切身利益,随时都能毫不犹豫的被践踏。

    赵嘉似乎也明白了,为何列国屡次合纵伐秦,都以失败告终。

    并非各国实力不强,而是他们还没有深刻意识到,秦国究竟有多么恐怖,些许国家在面对秦国信誓旦旦许诺的时候,甚至可能会带着侥幸心理,会动摇。

上一页 返回目录下一章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