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初入乱世之洛阳风云 第三十四章 入宫觐见(2/2)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章

作才行。”

    “且慢,文若兄不必如此着急,此时人选还没定下。

    张让的脾性我等还不了解,等在下与他慢慢接触了解之后,再做决定不迟。

    此时最重要的便是驱除宦官,其他之事日后再说。”

    李知哪敢让他去找阳球,毕竟他也没想真的扶持张让,只是他随便编了个借口来骗荀彧罢了。

    荀彧听他所言,沉吟了一下,随后点了点头,对李知赞道

    “此乃老成谋国之言,不想行之贤弟除了智计百出之外,还如此的稳重,真乃辅国大才也!

    待到此事过后,彧必向陛下推荐行之贤弟为官。”

    李知闻言心中颇为愧疚,也没有反驳他的话,只说了句:日后再说,便不再言语。

    说实话,他现在一点儿也不想做官,乱世将近,这时候的官职在未来连一只猪都不如。

    猪最少还能杀了吃肉,而现在的官职只会连累他。

    如若他此时为官,届时必定诸事缠身,让他没有闲暇去为乱世布局,却是得不偿失。

    翌日

    “行之贤弟,入宫之后切莫东张西望,看着自己脚下便可,见了陛下,行完礼之后不可平视陛下,

    届时,行之贤弟须眼观鼻鼻观心,静立一旁,待陛下询问便是,切不可自作主张先行出声,行之贤弟可明了?”

    就在李知洗漱完毕,将要去面圣之时。

    荀彧知道他没有见过当今陛下,怕他不知道其中的规矩,在他一边絮絮叨叨的叮嘱着他。

    李知对荀彧的絮叨没有不耐烦,心中还颇为感动。

    毕竟除了自己的父母亲人,基本上没有别人如此的关心他人。

    荀彧如此,让昨天骗了他的李知心中颇为愧疚。

    “文若兄放心,文若兄所言之事,在下皆记在心中,不会出错,不必担心。

    现在时辰已经不早了,在下要去宫中了,文若兄可还有别的事情?”

    荀彧沉吟了一下,随后摇了摇头

    “行之贤弟去只记住四个字便可:谨言慎行。

    宫中不比外边,里边规矩甚多,不可多言,不可多事,亦不可多嘴,行之贤弟可明了?”

    李知点点头,看了看外面太阳,时间不早了,确实需要快点去了,便对荀彧说道

    “文若兄所言,在下铭记于心,时间不早了,再晚怕是误了时辰,告辞”

    “保重”

    李知坐上马车缓缓的向皇宫行去。

    皇宫门口,张让早已等候多时,见状,李知立刻跳下马车,对张让行了一礼

    “有劳张公久候了,却是在下的不是,昨日之乡货张公可还满意?

    他日在下在让仆人从家中再捎带一些如何?”

    张让闻言,笑的脸不见眼。

    “三绝公子有心了,如此,甚好,甚好…

    我等也别在此多言了,陛下已在宫中等候,我等赶紧进去吧。”

    “还请张公带路。”

    李知应了一声,便跟着张让缓缓的行进的宫中。

    再行到一座恢弘的大殿之时,张让停下脚步扭头对他言道。

    “三绝公子少待,咱家先去禀告陛下。”

    李知闻言,老实的点了点头。

    “张公请便。”

    张让进入大殿之内,过了一会儿,便听到大殿之内传出一声

    “宣颍川士子李知觐见。”

    这声音听起来像是张让的,但是与平时的尖声细语相比,却是浑厚无比。

    然而此时事情紧急,不容李知多想,他整理一下自己的衣冠,便缓步向大殿之内走去。

    进入大殿都到中央之时,李知便停下了脚步,用荀彧所教的眼观鼻鼻观心之法立于其中,大礼参拜

    “颍川士子李知李行之奉诏前来觐见,陛下万安。”

    行完礼之后也不起身,弓着身在等候刘宏回话。

    “朕躬安,汝便是有三绝公子之称的李行之?抬起头来让朕一观……”

上一页 返回目录下一章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