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救生与死讯(2/2)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章

的含义和好处。

    杜如晦一听,心悦诚服的赞道:“代王殿下果然是天纵奇才。”

    两人相互吹捧谦虚一会,杜如晦这才转身离开,去准备代王殿下所说的预算。

    望着杜如晦刚刚离去,杨侑按下身边的一个按钮,王喜如同鬼魅的出现在房间之中。

    杨侑将杜如晦的折子扔给王喜,吩咐道:“去外面,将赈灾司准备花费二百万一十贯来安定流民的消息传出去。”

    “是。”代王殿下

    王喜接过折子,没有问什么原因,随即消失在角落里。

    “二百一十万贯,”

    沉闷压抑的大兴城如同投入了一刻巨石,激起了千层浪。

    凡是听到了这个消息的人,都不由自主的惊呼。

    这也太大手笔了吧!这样的单笔巨款在整个大隋朝也仅仅出现几次,那还是在修建大运河和三征高丽的时期。

    所有人都相信了不敢相信这个消息,却又不得不相信,因为这个消息的传的太详细了,连杜如晦准备开设哪些工程都说的有板有眼的。

    据那些长期和杜如晦打交道的那些秀才志愿者们经过一上午的分析,得出的结果是,整个消息来源的确是出自于杜如晦之手,但是至于代王殿下有没有批准那就不得而知了。

    又有小道消息说,杜如晦从代王殿下房门走出去的时候,面带喜色。

    赈灾司的和大兴宫的沉默更是助长了这个消息的真实性。

    大兴城之中,普通百姓议论的沸沸扬扬,官员三缄其口。

    还有一种人最为疯狂,那就是商人。

    二百万贯那可是一个天大的生意,就是稍微漏个零头,也能让他们吃的钵满盆溢。

    同时还有二十万人的吃穿住用,这些都是大生意。

    陆家。

    陆季同焦急地在房间里走来走去,对着儿子喝道:“派人,给我派人,都给我全力收购粮食。”

    陆季同自从被代王殿下解围保住了家产之后,对于杨侑可谓是盲从的信任,而且根据他的推断,这个消息的可能性几乎为百分之八十。

    他判断的依据和别人不同,不是因为消息来源多么可靠,还是谁谁谁亲眼看见了杜如晦面带喜色。而是认为这个消息内容之中浓浓的爱民之心,这才是代王殿下的风格。

    有见识的不只他一个,几乎敏锐一点的商人都意识到了商机的到来。

    招工,扩产。

    提早一天准备,就能抢占一分先机,从冯翊郡来到大兴的那些‘打工者’刚到大兴,就被商户一抢而空。只要你愿意干,就能够找到工作。

    下手晚的人不得不花高价,雇用京兆郡本地的人来做工。

    一时之间,整个大兴都处于一种亢奋的状态。

    就在洛阳第一批流民到达潼关的时候,一批快马送来了宇文述的病逝的消息。

    杨广身边的第一红人去世,要是放在平时那可是了不得的一件大事,可在京兆郡仅仅泛起一点涟漪,随即被抛在了角落里。

    就连大兴宫也是象征性的发送了一封哀悼信,更别说其他人了。

    所有人都在关注着流民的消息。这对于他们来说才是生死攸关的事情。

    在近二十万人的求生和一个高官的死讯相比,谁都知道该怎么选。

上一页 返回目录下一章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