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一章 抬价(2/2)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章

一条的目光在李世民与苏炳仁等四人脸上一一扫过,嘴角隐隐地浮现出了一丝笑意,十二贯一匹的这个价位,虽然比起棉布本身的成本来说,可以说是高得有些离谱,但是柳一条还是很信心,因为他知道,李世民他们有不得不同意的理由。

    毕竟,这个价位的确定与否,确定后的价位是否合适,关乎着大唐近千万百姓的福祸生死,关乎着在未来一年甚至是数年大唐经济的发展与崩溃与否,由不得他们不慎重。

    “寻常的绢帛,一匹也不过才十贯有余,柳府所出的这般棉布,虽然材质并不比那些绢帛逊色,但是一下就定到十二贯,比它们足足高出两贯来,是不是有些过高了?”虽然也算是认同了方才柳一条与狄知逊的说法,但是乍然听到将成本还不足一贯甚至是不足五百文的物什一下给标到了十二贯,陶颜德还有些不敢认同。

    “高?”扭头看了陶颜德一眼,一直站在那里沉思的苏炳仁阔声说道:“陶老弟此言,却是有些差了,若是为那些养蚕植麻的农户着想,在老夫看来,柳小子所定的这十二贯银钱,还是有些低了。”

    经常游走于乡野民间,对于大唐治下之民的生活耕作状态,没有谁会比苏炳仁这个大司农卿更为了解,蚕、麻这两种物什,对于寻常农户来说意味着什么,若是遇到冲击,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也没有谁会比苏炳仁所想得更为透彻。

    一个处理不好,那将会是一场灾难,一场几是席卷整个大唐境内的巨大灾难,所以,为了能够让这场灾祸得以避免,老头儿甚至又提出了要涨价的条件。

    “棉布是好东西,物美价廉,质地上等,若是按其实价所售的话,便是寻常百姓都能轻易负担,于国于民来说,都不是一件坏事,这一点是事实,谁也否认不了,”

    看了柳一条一眼,苏炳仁拱手向李世民请示,道:“但是就我大唐目前的耕作状况来说,过早地将其大量贩卖,对其价格又不多加限制的话,对我大唐子民来说,那将是一场不小的灾难。对此,大唐,大唐的万千百姓,都需要一个过渡,缓冲的时间。”

    “所以,微臣在此建议,还是将棉布的价格定在十五贯为宜。”说着,苏炳仁再次拱手说道:“这般,虽然会有部分百姓暂时仍是负担不起,但是却也给那些养蚕植麻和以织纺为生的百姓农户一个可以喘息并去适应的机会与时间。”

    “待过上一阵,数月或是几载,待大部分百姓都接受或是适应了棉布与棉制品的存在之后,再适当地降价还真,恢复棉布的实际价值,才是最为恰当。”苏炳仁道:“想来到那时,棉布与白叠子的流行,再加上朝庭的大肆宣传与调控,足以将棉布所带来的动荡与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十五贯?”李世民的眉头轻挑,再次低头瞧看桌上的棉制布帛,虽然明知苏炳仁这个大司农卿说得在理,但是一想到要把这个本不值一贯的东西,强行提到十五贯之多,这位明君心里,还是有些不太平衡。

    若是如此的话,那这里面的利润,就不只是用暴利就能来形容比拟了,这白叠子给柳府所带来的受益,比那‘三原茶’当是还要高上甚多,想着,李世民抬头轻看了柳一条一眼,双目之中精光闪过,心下不由想到,若是如此行个两三年,他们柳府所积下的财富,岂不是足以富可敌国了?

    “狄爱卿,苏老方才所言,爱卿可有异议?”陶颜德负责工部,于农事,经济之道并不甚精通,所以直接将其滤过,李世民复扭头向狄知逊这位新进的户部尚书看来,征询他的意见。

    “回皇上话,微臣,无异议!”狄知逊直声回言。

    “哦?这么说,狄爱卿也是同意这十五贯之说了?”李世民的目光轻转,深看了柳一条一眼之后,轻声反问了一句。

    “皇上!”瞥见李世民这位明君瞄向自己的眼神,柳一条心有所悟,不等狄知逊再有什么言语,直接站出身来,拱手向李世民说道:“若是棉布价位,定在了十五之数,小民代柳府,愿将所得赋税再加一成,以表诚心!”

    “哦?”李世民闻言,眼前不由一亮,极是意外与满意地转身瞄看了柳一条一眼,怎么今日,这小子不再如往常一般,向朕哭穷报屈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下一章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