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思想的升华(2/2)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章

有细瞅,但给我的印象就是如此。”

    郑苹如沉默了半晌,无奈地一笑,“我们不能用自己的思想方法和道德准则去估量别的民族,不能假定别的民族有着和我们类似地善恶观念,日本人地行为好象无法理解,这只是我们研究的不透,我们应当从他们地行为总结出他们的习性,研究他们思维和行为的规律。”

    “是啊,不从实证态度出发,总是以自己民族的善良宽厚来看待他人,这亏吃得太多了。”吴铭叹了口气,“你的日文读、说能力比我强,搞来的这些日文资料还是由你来翻译吧,这个职业比你当特工要有前途,而且对民族国家的贡献也要大很多,希望中国以后不要再走老路了。”

    郑苹如点了点头,说道:“这是很耗费时间的,还需要一个稳定的工作场所,你想好地方了吗?上海,香港,国统区…”

    “上海肯定不行。”吴铭扳起手指,一一分析道:“香港是英国佬的地盘,恐怕英国佬害怕日本人,不会让公开发行的;国统区呢,条件好象不太好。”

    “而且,我的意思是先用手头的资料尽快弄出个东西来,警醒一下现在的国人,然后再慢慢补充,最后弄出一本完整的。”吴铭慢慢解释道:“而且这个工作不会局限于南京大屠杀,只要是日本人在中国土地上犯下的罪恶,以后都要搜集,用血淋淋的事实来教育这一代和下一代。”

    “这个法子不错。”郑苹如赞同道:“要想尽善尽美恐怕等打完仗也编不出来,我看就把书编成号,以第一本,第二本,这样的形式慢慢增发。”

    吴铭伸出大拇指,赞扬道:“果然有学问,快赶上我老婆了。”

    “呵呵。”郑苹如轻笑着,“是不是在嫂子面前觉得自卑,所以才在外面鬼混不回家呀?”

    “哪有。”吴铭申辩道:“在家里,我就是天,她有学问也得给我藏着,她是头虎也得给我趴着。”

    “真的假的。”郑苹如摇头不信。

    “不说这个了。”吴铭摆了摆手,“我们还是在香港把初期工作完成吧,先编辑出来,然后或者到国统区,或者到别的地方再印刷发行。”

    “也好,我早想把全家人都搬离上海这个是非之地,如今也算有了合适的借口了。”郑苹如点头表示同意。

    经过日本之行,让吴铭思想状态发生了非常大的改变,在前世听到的一些中日友好言论彻底被他所抛弃,中日友好的说法从中国人嘴里说出来只能让日本人感到可笑,更加加深对中国人的轻视:受害者跟逍遥法外、否认罪行的日本人讲友谊,莫非是被杀怕了,要忘却不共戴天之仇,想求皇军日后留条生路?

    那种认为日本人其实跟中国人差不多,他们的暴行只不过是因为受了军国主义的灌滑天下之大稽,这种将一切归咎于军国主义的说法颠倒了因果。日本的残暴由来以久,从中国历史看至少可以追索到明朝的倭寇,如果从日本本身的历史来看,嗜杀的血腥特质其实是其文化固有的一部份,军国主义的产生实际上是这种特质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必然结果,而不是相反。

    大谈中日友好,自己捏着鼻子哄自己,不仅淡化了日本罪行的严重性,还麻痹了我们应有的警觉,实在是愚蠢之极。

    中日友好既没有历史的根据,也没有现实的基础。向中国人民宣传中日友好的观念,必然造成思想上的错误和混乱,不是导致人们思想麻醉,就是引起国人对政府的不信任。

    象日本这样的民族,如果没有受到沉重的教训是绝不可能自动反省的。从这样的现实展望中日关系,我们看到的是一场生死搏杀。我们没有选择的余地吴铭由此想到了前世网络上的所谓“愤青”,不禁微微笑了起来,虽然说多数愤青都是口头上的不服气,甚到被某些人骂成无知浅薄,但那却代表了一代人的精神,比那些颠倒黑白、引经据典的汉奸文人要可爱可敬的多。

上一页 返回目录下一章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