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10章 铜钱(2/2)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章

铸一种年号钱(亦有几代未铸钱)。共有十个皇帝铸过年号钱。因避讳皇帝朱元璋之元字,明代所有钱币统称通宝,忌用元宝。

    大臣们都不知道皇帝为什么会将话题从通宝开始,崇祯皇帝朱由检拿出一枚铜钱,“这样的铜钱,就是制约大明经济,特别是制约北直隶,由朕亲自统辖的地区的经济复苏的一个重大阻碍!”

    见皇帝并不再提新法的事情,让一大帮东林党大臣们早就想好的联合反对皇帝的策略落空了。所有人的目光都望向了新近被皇帝的圣旨重新招入庙堂的户部尚书侯恂,钱币是户部的事情。而这个时代的钱币,并不为大臣们所重视。

    侯恂急忙出班。“由于与日本及欧洲间出口贸易的发展,大量白银从海外通过东南沿海流入内地。国初虽然铸有“洪武通宝”铜钱,洪武八年又发行宝钞作为法定货币,但铜钱形制滥恶、使用不便,宝钞贬值严重,白银不可遏止地成为公私交易的主要通货。碎银通货的便捷,使得前期由于币制混乱造成的通货膨胀得到抑制,经济得以发展。这些都是从太祖手里就沿用的古法,不可轻易更改。”

    崇祯皇帝朱由检点点头,选了这个侯恂,基本也就是给东林党多了一个老臣出来说话罢了,什么都不能改!朕还没有说怎么改呢,你就先来个不能改!

    “大明宝钞是大明官方发行的唯一纸币,该纸币贯行于大明二百七十多年。明太祖洪武八年始造。由于当时缺铜,于是明洪武七年颁布“钞法”,设宝钞提举司,其下再设抄纸、印钞二局和宝钞、行用二库。并于次年以中书省南京名义发行。大明宝钞印框高约30厘米、宽约20厘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纸币。宝钞分六等:壹贯、五百文、三百文、二百文、一百文。

    但由于当时纸质较差,大明宝钞难以耐久,且大明纸币只发不收,既不分界,也不回收旧钞,致使市场上流通的纸币越来越多,宝钞泛滥成灾,发行当年就通货膨胀,贬值极快,人民纷纷弃之,以失败告终。

    明代币制以纸币为主,但也铸造了不少铜钱,且品类繁杂。大明铸钱,自大中始,开始背文纪地纪值,这是明代铜钱的一个特征,一直影响到清末铸钱。且明代钱币,一反往朝,均为通宝,而无元宝,主要避朱元璋之“元”字讳。自洪武之后又铸了永乐、宣德、弘治、嘉靖、隆庆、万历、泰昌、天启、崇祯等货币。

    但是,现在问题的核心是,老百姓买一点粮食,就得提整整一麻袋的铜钱,又重,又多,还只能买一小袋的米,造成了钱比货物还多,还重,你说该当如何?”崇祯皇帝朱由检并不驳斥侯恂的话,而是将问题继续抛出来,这不能改,那不能改,朕就不跟你说怎么改,朕只跟你说该怎么办?

上一页 返回目录下一章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