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54章 萌动的反民们(2/2)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章

,是崇祯皇帝朱由检在大明最大的靠山,在大明的崇祯皇帝朱由检一旦失去了这座靠山,他不敢想象前途会是什么样子的!

    李自成起事后转战汉中,参加了王左挂的农民军。1629年,后金第一次入塞,北京震动。大将袁崇焕被皇帝凌迟处死。1630年王佐挂被朝廷招降,李转投奔张存孟(不沾泥)。为队长。

    崇祯元年,明廷朝政。全国饥荒连年,农民大声疾呼:“与其坐而饥死,何不盗(即起义)而死。”农民起义风起云涌,高迎祥揭竿于安塞,率部活动于延庆府。他曾以贩马为业,善骑射,膂力过人。上阵时白袍白巾,身先士卒。

    崇祯三年,张献忠在家乡聚集十八寨农民也组织了一支队伍响应王嘉胤等暴动。他自号“八大王”。由于他“身长瘦而面微黄,须一尺六寸,僄劲果侠,军中称为‘黄虎’”。这一队伍初属王嘉胤自用,后自成一军。因他小时读过一点书,又受过军事训练,为人多智谋,果敢勇猛,很快就显示了指挥才能,他的部众成为当时以王自用为盟主的三十六营中最强劲的一个营。从此,张献忠随着流民队伍,转战于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湖北、四川等地,屡立战功。他的队伍也由几千人发展到几万人,成为最强大的一支部队。在与官军的作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明末政治,农村破产,压迫剥削日益加重,陕西又逢旱灾,人民无法生活。崇祯元年(1628年)七月,王嘉胤、杨六、不沾泥等在陕西府谷等地首举义旗,全陕响应。从崇祯元年(1628年)至崇祯三年间,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等先后起义,陕境共有义军100余部。一部分官军边兵,因缺饷哗变,亦加入义军,并成为骨干。

    明廷令三边总督杨鹤“剿抚兼施、以抚为主”。

    崇祯二年(1629年),农民军王左桂、苗美率兵进攻韩城。杨鹤和洪承畴用计骗了农民军!洪承畴斩杀敌兵三百多首领,解了韩城之围,顿时名声大噪。

    但是到了崇祯三年,在崇祯皇帝朱由检一路大杀官员,大杀百姓们,用铁血手段彻底的控制住了京畿地区和山东大部之后,陕西的五十多万农民军,也到了一个必须要向外发展,才能够夺取政权的地步,纵然这个时候的反军们还没有要明确夺权政权的政治追求,但是这些萌芽,早已经在不当农民,当土匪的众多义军首领当中萌动!

    每个人的成长,都是一点一点的逐步推进的,没有哪个人是会一下子就变得怎么样,即便是遇到了再大的事情,那成长也不可能让人一下子就将原本的一切都推翻!

    崇祯皇帝朱由检正在经历着,从年轻气盛,从刚重生的时候的血气方刚,满怀壮志豪情,到回归本来的个性,到被不能回现代的事实,慢慢的将他的锐气都打磨光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下一章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