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32章 与张居正的不同(2/2)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章

件。万历皇帝最宠爱的无疑是郑贵妃。传说郑贵妃父亲因为家里贫苦。曾将女儿许给一位秀才做妾,临别时父女相对抱头痛哭。秀才好心。看这情形大为不忍,情愿不要人,也不索还聘礼。郑贵妃感激万分。入宫得了宠幸,就告诉神宗说:“妾非某孝廉,哪得服侍陛下?”神宗就把秀才提拔为县令,几年后又当上了盐运使。

    郑贵妃活泼大胆,敢于挑逗和嘲笑皇帝,同时又倾听皇帝的诉苦,鼓励皇帝增加信心。曾对皇上撒娇说:“陛下,您真是一位老太太!”

    的确,神宗总的来说是个宽厚的人。在他统治时期,很少让厂卫特务骚扰官吏和百姓。

    郑贵妃生子后,万历皇帝立刻册封郑氏为皇贵妃,位于皇后之下而在其他妃嫔之上。子以母贵,常询超越常格而立为皇储,就可以顺理成章。然而在绝大部分文官看来,这是以幼苗长,自然不合于伦常之道。大学士申时行等人因为皇长子常洛已经五岁,生母王恭妃尚未加封,而郑贵妃甫生皇子,即晋封册,明显见得郑贵妃专宠,将来定有废长立幼的事情,遂上疏请册立东宫,以尊宗庙,重社稷。

    万历皇帝软弱无能,不敢公开说明他的意图,找出种种借口。第一个借口是常洛年纪太小,经不起各种典礼的折磨,第二个借口是立储大计属于皇帝的权力,不容许别人插手。但文官们不肯罢手。神宗在和大臣们往来争辩之际,又突然别作心裁地同日册封三个儿子为王而不册封太子。臣僚们不接受这个办法,万历皇帝又找出了第三个借口,即皇后年纪尚轻,仍有生育的可能;如果皇后生下儿子,那就是当然的太子而用不着任何争议了。这种种借口全都无效,言官愈加激烈,你上一疏,我奏一本,统是指斥宫闱,攻击执政。被触怒了的皇帝下令责打进谏的官员们和泄漏消息的宫廷人员以进行报复。但这无济于事。这时郑贵妃父亲郑承宪为去世的父亲请封,神宗准备封他个伯爵。礼部以历代贵妃向无祖父封伯爵的故事驳回,神宗只好自己拿五百两白银给爱妃父亲了事。

    文官们卷入了国本的争论,因为他们必须选择两个皇子中的一个作为他们未来的主人;他们从过去的经验中知道,错误的一步,即使这时无声无息,当继位问题最终确定以后,也可能断送他们自己的生命乃至亲友九族。

    如果神宗是永乐那样的枭雄,他可以用屠杀让文官们闭嘴;是弘治那样的君子,他可以巧妙地将文官们的意见转向;是正德那样的嘻皮士,他可以根本不考虑文官们的意见;是嘉靖那样的自大狂,他可以提拔新人来支持自己,但他都做不到。

    立谁为太子已经引起了如此重大的争论,可是万历皇帝却缺乏实现他的计划的决心。他已经提升了幼子,却又承认长子继承权不可违背。优柔寡断的神宗采取了逃避问题,不敢面对矛盾,终于,他想了一个自以为聪明的方法。

    要是像这样,整个国家的发展,全靠出一个能臣,出一个能干又贤明的帝王,就像是在赌博一般,张居正即便是再有能力,再能够看穿整个大明发展的主要方面,找到症结所在,他也毕竟仅仅只是一个人!

    崇祯皇帝朱由检的改制就是皇帝主导的,这从本质上就跟张居正的改制有区别,更何况,崇祯皇帝朱由检的眼光是建立在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上面!这在高度上面也会不一样!

    最关键的是崇祯皇帝朱由检发展了皇党!

上一页 返回目录下一章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