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50章 御河流流到朕的心里头(2/2)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章

着经过!

    崇祯皇帝朱由检什么都没有说,一直看着懿安皇后张嫣,张嫣也什么都没有说,就这样擦肩而过!

    崇祯皇帝朱由检没有心情,也没有功夫去安慰懿安皇后张嫣和田贵妃,他很忙,忙!可以让一个人活的充实,即便是手头的事情做完,一个人也尽量不要让自己空闲下来,脑子同样可以继续许多工作!

    崇祯皇帝朱由检在京师忙于革新大明吏治,建设大明法制,拓展大明京畿地区经济实力的同时,孙承宗也赶赴了辽东!

    辽东的形势已经岌岌可危,因为孙承宗的号召力,在祖大寿被围困在大凌河城之后,吴襄已经找不到北!是降是战,没有一个想法!

    孙承宗指挥辽东全军重铸大凌河城周边堡垒!以稳扎稳打方式,往大凌河城靠拢!

    面对明军的重筑,皇太极当然不能坐视,他立即征调大军,包括蒙古兵在内,公元1631年(崇祯四年),从沈阳出发,竖日便渡过辽河,拉开了大凌河之战的序幕。每次大战打响之前,皇太极都要强调军纪,这次当然也不例外。

    公元1631年(崇祯四年),皇太极设筵款待前来参战的蒙古军,然后再次申令军纪,并兵分两路,一路由贝勒德格类、岳托、阿济格率兵两万,经义州屯住于锦州和大凌河之间,切断锦州与大凌河的联系。皇太极亲自率大军经黑山、广宁从正面压向大凌河城。

    公元1631年(崇祯四年),两路大军会合于大凌河城下,大凌河之战打响了。

    大凌河城虽被金兵多次摧毁,但原有墙基还在,因此修城进度较快。皇太极没有给祖大寿足够的时间,在他修了不到半个月时,便兵临城下。城墙雉堞还没修完,祖大寿只好关闭城门,仓促应战。

    皇太极这次大凌河之战,他一改从前硬攻的战法,改成了围。他命八旗将士环城挖了四道壕沟,并筑起一道一丈多高的墙,将个小小大凌河城围得如铁桶一般。

    明军万万没料到金兵会出此狠招,他们从城上向下观望,只见:“逆奴围凌,连挖四壕,弯曲难行,器具全备,计最狡矣。”而城中粮草仅够几天之用,围了不几天城中就断粮了。城中将士无不惊恐万状,祖大寿作过几次试探性的突围,都被金兵杀了回去。无奈之下,只好坐困愁城,盼着援兵。

    皇太极这一围,城中的明军只有坐以待毙,如果想活着出去的话,一是靠援军来解围,二是只有投降。而援兵前来,必须与金兵野战于城外。

    皇太极对祖大寿十分看中,围困十天后,便开始了劝降工作。但祖大寿不为所动,对皇太极根本不予理采。

    围了不到半个月,松山守军两千前来增援了,由于众寡悬殊,被金兵没费吹灰之力就打败了,第一次救援失败。

    总兵吴襄、宋伟率锦州兵六千前来救,阿济格率兵迎敌。这一天上午,雾非常大,几尺外就看不清人。阿济格因打了胜仗得到了皇太极的嘉奖。明军的第二次增援也失败了。

    公元1631年(崇祯四年),金兵哨探报告明总兵吴襄和宋伟再次率兵来援,皇太极率军迎了上去,途中见到前面烟尘滚滚,便知是敌人的援兵。皇太极与弟弟多铎走在前面,沿着山悄悄行进,明军也有哨探,他们发现了这一小股队伍,六千大军掩杀过来,皇太极率身边的二百名亲兵冲了过去,明军六千多人竟被二百人冲杀得溃不成军,紧接着后面大军赶到,又是一番乘胜追击,六千人大败逃归。第三次救援失败得更惨。

上一页 返回目录下一章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