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7章 平阳郡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页

    长孙皇后也知道霍国公府里的那些事儿,很清楚柴绍当年昏头偏信游方道士的蛊惑,遗弃女儿在民间的荒唐事。( )

    所以,被李二陛下这么一勾起兴趣来,她也很想知道柴绍听到两位当朝重臣为吴秀秀求封赏时,会是一番什么表情。

    随即,她笑问道:陛下,霍国公当时又是什么表情呢?

    他?哈哈

    李二陛下又是一阵大笑,乐道:朕当时看他脸都绿了,哈哈,那眼神真是恨不得将高士廉和李靖两人生吞活咽下去。啧啧,这明明是霍国公府的家丑,却偏偏被这两头老狐狸给外扬了出去,搞得满朝皆知,你说柴绍能舒服?

    长孙皇后听着丈夫这么说,也能想象得到当时柴绍的心情了,随后会心一笑,说道:不过话又说回来,秀秀这孩子真是天可怜见,若不是嫁给了郭业的话,可能真就稀里糊涂过了一辈子。陛下,臣妾说句公道话,这事儿错在霍国公,而且平阳长公主当年之死,他岂能怪罪迁怒在一个孩子身上?说来说去,还是霍国公对不起秀秀这个孩子啊。

    李二陛下深有感触地看了眼长孙皇后,点了点头,轻声说道:观音婢,你的心思朕懂,朕也知道这事儿错在柴绍大驸马身上。所以,尽管柴绍脸色不佳,但是朕也没有当堂驳了高士廉和李靖两人的请求。

    长孙皇后眼前一亮,豁然问道:那么陛下是答应了两位老臣的请求,准备给秀秀这丫头封赏爵位了?

    是的,这孩子身上好歹也有平阳长公主的血脉,流落民间这么多年,总该给她一点补偿,是吗?朕记得平阳长公主与柴绍还有一幼女叫柴禾禾的吗?好像这孩子被太上皇他老人家封赏了一个临阳县主的爵位。( )对否?奋斗在初唐877

    李二陛下稍稍回忆了一下,问道:两个孩子都是平阳长公主所出,不能厚此薄彼啊,尤其是秀秀这孩子,更是打小流落民间受了不少苦。不过朕也犯难,该如何封赏她呢?

    长孙皇后这下终于对丈夫的态度有所明白,心中暗道,雪中送炭难,锦上添花易,不如本宫趁此机会还郭业一个人情吧?

    她始终记得她给过郭业一方锦帕,而且郭业迟迟未拿这方锦帕跟自己索要过什么。不如趁着今天,一并还了吧。

    旋即,长孙皇后柔声提议道:陛下,平阳长公主过世多年,不如就让秀秀这孩子承继她母亲的封号吧?

    嗯?平原二字的封号?

    李二陛下疑惑地看着长孙皇后,说道:观音婢,你是说封秀秀为平阳县主?

    长孙皇后摇摇头,难得用俏皮的神情打趣了下丈夫,道:陛下,高士廉和李靖一同为秀秀跟您求个封爵,您总不能这么小气吧?再加上臣妾也替秀秀鸣一声不平的话,您总该给她一个郡主爵位吧?

    平阳郡主?

    李二陛下面色犹豫了一下,为难道:观音婢啊,你这不是让朕难做吗?历朝历代都有明文规定,县主之爵可以封给外姓女子,但是郡主和公主都仅限于皇族中人啊。封秀秀一个县主,倒说得过去,若是封她郡主的话,这于礼不合啊。

    陛下!

    长孙皇后说道:秀秀好歹也是平阳长公主的长女,身上也流着一半的李氏皇族血脉,再加上这孩子身世可怜,自幼便没了娘亲照顾。( )纵是封她一个郡主,那又能如何?凡是都有特例嘛。而且,益州侯当初将吐谷浑并入大唐疆土中,这可是开疆辟土的盖世奇功啊。如果臣妾没记错的话,陛下对郭业的封赏还是欠缺点意思,与其一并都补偿到秀秀身上吧。这也不失为体恤能臣的一条途径嘛。

    容朕想想

    李二陛下低头陷入了沉默,自顾左右权衡了起来。

    很快,他心中便有了主意,抬头看着长孙皇后,郑重其事地说道:观音婢,你说得对,凡事都有特例。说句心里话,郭业这小子帮朕倒是解决了不少常人不能解决的麻烦,此子的能力绝非那些迂腐大臣所能比拟的。好,就依你之言,由秀秀承继她母亲的封号,爵位嘛,就封她一个郡主。至于那些陈规陋习,朕乃天子,又破例一次又有何不可?

    长孙皇后眉宇微动,惊喜道:这么说,陛下是答应了?奋斗在初唐877

    李二陛下重重地点了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下一页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