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章 河北大枪(二)(2/2)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章

干净的战场,看不到连天的热血,有的只是不住的冲击和碰撞。很多人到死,身上都没有任何的伤口,到处都仆仆的落地声,还有被马蹄踩进泥里的喀嚓声响。

    岳云冲在最前头,直接朝中军大旗的位置猛扑。他手中的大枪当然不会折断,刺中敌人身体之后的反作用力也不会折断他这个大力士的手腕。

    这支河北大枪使用的是上好的白蜡杆子,笔直挺拔,韧性极好,乃是他花了许多工夫在弄来的上好枪材。

    民间种植白蜡树乃是喂虫取蜡,为了方便挂虫取蜡,树木长到一定高度就会修剪,使之保持五尺左右的模样,又让其朝两边生长。不过,用来做枪材的白蜡树则是另外一种种法,得让它笔直生长。待长到一定高度,才砍倒修成得用的长杆。因为耗时太长,又不经济,上好的白蜡杆子已经越来越少见了。

    好个岳家枪,这种只为战阵杀敌所用的武艺来来回回就那么几招,不外是刺、撩、戳、拍、截、挑等几个动作,但组合在一起威力却大得惊人。其实,岳家枪说穿了不外是一种如何培养气力,如何使力的法门。

    作为岳家武艺的嫡传子弟,岳云此刻如同他父亲战神岳飞附体,每一枪刺出去,必能收割一条性命,

    不过,在长枪刺中敌人身体的那个刹那,他手中突然一旋,白蜡杆子弯曲如弓,然后在带着敌人的热血在空中扫出一个大圈子,将冲击力消泯于无形。

    这个少年,经过两年铁与火的厮杀,武艺已然大成了。

    当然,战场上人实在太多,战马又在冲锋,他也不可能尽数将当在队伍前面的敌人消灭干净。偶尔有契丹步兵和他的战马错身而过,号叫着瞪着绝望的目光挥舞着手中的兵器迎向岳云身后的铁骑。

    这个时候,岳云仿佛在驱赶讨厌的苍蝇,甚至没有回头,手中的枪杆子朝后一杵就杵在他的背心上。

    不愧是传说中力能扛鼎的力士,这枪尾一戳看起来好象没有多大气力,可一旦被其打中就如同挨了一记重锤。

    中招的契丹人都口吐鲜血扑到在地,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冲来的铁蹄无休无止地落到自己身上,直到将自己踩成肉酱。

    虽然瞬间就被踏白军突进阵中来,虽然骤然遭受伏击,可辽人最后的精锐在这险恶的局势下发挥处于强悍的战斗力。他们闷着头不住涌来,用身体用性命组成血肉之墙,不断地延缓着骑兵的进攻速度。

    这就是皮室军,曾经的大辽皇帝的天子亲军。军中的士卒都是良家子,军官们曾经都是辽国的上层贵族。国破家亡,契丹也分裂了,一部由耶律大石率领去了西域。而这三千人马却因为故土难离,选择留下。

    国家已经亡了,民族也亡了,所有的一切都是因为眼前这些卑鄙的宋人。

    遭受这样的伏击,他们都知道今天只怕大家都要交代在这里。那么,就拼个同归于尽吧!

上一页 返回目录下一章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