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一夜未眠查蛛丝,刨根问底寻马迹。(2/2)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章

 高梁一拍手:“各位,动起来吧!该干嘛就干嘛去吧!”

    杜志春开车拉着赵鸿到了钢铁街居委会。一进屋,赵鸿看见地上摆放一箱箱计生用品,就问街道工作人员:“这是干嘛?”

    街道工作人员是个四十多岁的大姐,笑着说:“小孩子还不懂吧?这是市里宣传优生优育,让我们街道发放的计生用品。每周五和周一发放一次。这不,明天就周五了,我们刚刚去医院领回来。居民过来签个字就能领了。”

    “姐,我们是公安局的,这是证件。今天过来了解情况。您能把上周一发放的登记本给我们看一下吗?”

    “能,你等我一会儿啊!”

    这面杜志春上楼找到了街道会计,一个五十多岁的大爷,正在伏案算账。

    “老师傅,我是公安局的,这是证件。跟你了解点儿事情。”

    大爷从账本里抬起头:“啥事儿?”

    “我想问一下,咱们每年发放军属补贴的事情。”

    “哦。咱们街道每年7月31号给去世的军人家属发二百块钱补贴。今年赶上了周一。周日取不到钱,周一早上我去取钱的时候人特别多,排了一上午也没取到钱。下午又去排,拿到钱都下午三点了,回来还要做账,就拖到第二天再发。结果,老贾就…唉!到死都没看到这二百块钱。”

    “咱们街道领钱的人都有谁?”

    “咱们街道总共有八个军属,都是街坊邻居,平时都认识。本人不来也会让儿女来帮忙代领。那天开始大家不知道信儿,都来了,没领到就都回去了。现在除了老贾,其他人都领了。我记得我这里有这几年领钱人的名单。”

    杜志春翻开名单,看见这几年贾爱梅的补贴都是由她儿子王俊代领,心里有了计较。

    “7月31号那天,贾爱梅的钱也是王俊过来拿的吗?”

    “没有,王俊都好几天没回家了。今年是老贾过来的,没拿到又回去了。”

    把本子还给老会计,又问了几句街道的情况,杜志春下了楼。

    到了楼下,杜志春看见赵鸿正在翻看一个本子,就从后面拍他肩膀。“干嘛呢?”

    赵鸿指着本子上的名字:“杜师傅,你看。”

    “计生用品领取人”一栏的签字是“王俊”。

    杜志春想起老会计的话,就拿过本子问街道大姐:“同志,这个人是7月31号那天来领的东西吗?”

    大姐一看,就奇怪地自言自语:“不对啊!那天王俊没有来啊!”

    “那你还能记住那天来的都有谁吗?”

    “哎哟,这可记不住。那天发军属补贴、计生用品、防暑降温用品、蛇虫鼠蚁药品,都赶一起去了。咱们这里闹腾的像菜市场。”

    赵鸿也逮到了一个关键点:“这个人是7月31号第一个签字的,应该是上午来的吧?这样您能不能想起来?”

    旁边路过一个三十来岁的女同志,突然插话:“你说这个人,我有印象。”

    三双眼睛齐齐地看向她。

    大姐帮忙腾出一间办公室。

    “7月31号早上九点多种,我刚布置好展台,就进来了一个四十多岁的男的,问我军属补贴发没发。我告诉他,会计去取钱了,要发也得下午发。听了这话,他就要往外走,到了门口看见计生用品发放的展台,就问我是不是谁都可以领。我说是,就把签字本递给他,让他签上名字和日期。”

    “他拿了什么?”

    “一个保险套。他签名的时候,正好赶上有人叫我,我就没注意他签的是谁。”

    “他大概什么样子?”

    “嗯…四十多岁,脸挺长,眼睛挺小,面相挺凶,身高大概175多吧。穿个黄色半袖体恤衫,一个黑色大短裤,一双布鞋。”

    “能具体点吗?”

    “我实在记不住了,就说了两句话,我也没认真看他。但是肯定不是我们街道的居民。”

    “好吧,谢谢你提供的情况。有什么发现或者想起来什么,及时跟我们联系。这是我的传呼号,我姓杜。”

    “好。我认识你,你之前来过街道。我叫赵云蕾。”

    “行,那就算咱们认识了。”

    赵鸿也把笔录收了尾,把赵云蕾信息填好,让她签了字。

    下午六点多,一中队的全体民警归队后,像赖狗一样以各种姿势瘫在办公室。

    高梁打起精神:“把手头的材料整理好,锁进卷柜里。放学回家!”

    陈利明虚弱地表态:“我还能再战!”

    “回家回家都回家。杜哥昨天就一晚上没睡觉,也没看见小浩;思宇就妈妈一个人在家,他也好几天没回去吃饭了;黎麦、赵鸿该相亲就去相亲,该恋爱就去恋爱,今天到此为止!”

    大家挣扎一下,原地解散。

上一页 返回目录下一章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