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正丰公司有了结果(2/2)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章

息;第四,剩余不到200万元,偿还高利贷债主,同样永久性不考虑利息,本金按比例予以分摊。这样的处理结果,银行自然满意,没有一点损失,工人也高兴,足额拿到工资,民间一般借贷债权人也无意见,本金能全部拿回来已经是谢天谢地的事了,利息根本不去想,即便以后郑家东山再起也不会向他家要利息。只是苦了高利贷债主,由于一时贪心,没判断好形势,借出去的资金打了水漂,他们心里也清楚,高利贷是不受保护的,只有自认倒霉,希望今后郑家能翻身,慢慢的要回本金。

    正丰公司债务事件圆满处理,一场风波完全平息,一个正丰鞋业有限公司彻底成为历史。问兰不免有些感叹,正丰公司从盛到衰是顷刻间的事,昨天还是好好的,今天就土崩瓦解,明天就消失于在人们的记忆中。办企业的风险太大了,资金链一旦断裂,企业马上就会趴下。要是银行不断贷,郑总也不会去寻求民间借贷,正丰公司现在绝对不会垮。从公布的借条看,民间借贷都是发生在公司末期,先是一般借贷,后来再高利贷,再后来连高利贷也借不到了,郑总才被迫选择跑路。银行为什么一致断贷?就因为出了中毒事件对正丰失去信心?中毒事件不是圆满解决了吗?还至于把企业逼垮,把一个企业家逼走吗?企业一倒闭,直接的损失是税务部门失去了正丰这块税收,200多名工人失去了工作。问兰摇摇头表示不理解,也许

    是自己现在办企业了,站在企业的立场上考虑比较多,而银行方面一定也有自己的道理。

    “问兰,你在想什么?”英子走进问兰的办公室,看到问兰陷入沉思当中,“是不是在考虑扩大规模的事?”

    “你对扩大规模怎么看?”问兰问。批发部那边业务不多,问兰还是让英子在厂里,协助自己管理,

    “我觉得还是把厂办大一点,现在生意这么好不赚它一笔心里感觉过意不去,哈哈。”英子说。

    “说下去。”问兰想听听英子的意见。

    “现在每天9个小时的干还是没有库存,批发部那边接近于休眠状态。如果扩大规模,我觉得销售量还是会上去的,我分析了一下,现在我们还没怎么去推广,市区也只凭原先的老客户,还没完全打开,郊区和下面县里的批发市场也只有以前里名接的那些客户,还有很大的空间我们没去开发。这还只是指南新市的市场,外面呢,还有更大的市场我们也没去开拓。现在最大困难不是销路,而是厂房、设备、人员。”英子分析得头头是道。

    “还有呢?”问兰问。

    “没有了。”英子说。

    “不考虑资金?”问兰说。

    “对了,我忘了告诉你一件事。”问兰说到资金英子忽然想起了一件事。

    英子说:“你以前在学车的时候,有个什么银行,我一时间想不起来了,名片还留着。过来找你,说是了解厂里有没有资金方面的需求,说像我们这样的企业银行一定会大力扶持。反正现在不缺资金,我当时也没放心上,后来就忘了。”

    “呵呵,扶持。”她想,银行当时要是拉正丰一把,正丰也不至于此,“银行向来是扶强不扶弱,扶优不扶劣。”

    “银行好势利哦。”英子说。

    “英子,关于扩大规模的事你帮我做一份市场分析预判。扩大规模是肯定的,之前我问过自己无数个为什么,每个为什么都解决了,到了该下决心的时候了。厂房我也去看过了,新丰那边有个工业园区,很多厂房等着出租,现成的,拿来就可以用。现在我考虑的是到底是扩大到什么程度。”

    “问兰你原来想在我的前边啊,不声不响的厂房都看好了。”英子说。

    “我还了解了设备的购买地方呢。厂房和设备需要大笔的钱,现在用的设备是人家送的,厂房租期也就一年,所以现在的投入还不是很大,银行贷款没有,银行无贷款,产出又这么高,银行当然把我们当成宝贝了,巴不得我们去贷款。你的分析报告出来后,我还得仔细研究,规模扩大到何种地步,需要多少贷款,都要事先计划好。”

    “行,我一定完成任务。问兰你想得真周到,就好像账中的元帅一样,哈哈。”英子笑着说。

    问兰的电话响了。

    “问兰,我出来了,我自由了。”天哪,是家风打来的。

上一页 返回目录下一章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