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五 熊影迷踪(2/2)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章

这怪物不重。这不是很矛盾么?”

    周周发呆:“难不成这个怪比重特别轻?”

    姜若:“碳基生物主要组成都是水吧,还能轻到哪里去?总不能是个硅基生物?”

    “有没有这种可能,”周周灵光一闪,往前倾了倾,“这只爱斯基摩熊还是幼崽?你想啊,家长常常根据青少年的鞋码判断孩子以后能长多高”

    “因为脚长往往先于身高定型。”姜若接话,想到周周的鞋码目测得有三十八,照说应该是挺高一姑娘,但事实并非如此,可能是双腿残疾之后生长停滞的缘故,顿时觉得这猜测的可能性更大了几分。

    二人迅速下线,周周三下五除二,画好手稿,姜若再传进山海经物种模拟器。

    从最初用来模拟蜥狼,再到后来的鲲和腾蛇,这个物种模拟器经过了多次改进,如今恐怕比金叶的原版还要好用,不过进入界面依然还是那个叫“大蛇去哪儿”的智障游戏,不知道是懒于更换还是作为一种悼念。

    模拟器使用的是另外一种进化算法,这个“进化”指的是物种的进化。输入一个进化目标,譬如尽可能吻合那个足印,然后从进化树的某个位置开始推算,模拟自然选择的过程反复迭代,直到找到比对输入条件误差最小的物种,判断为最优解,也就是所谓的收敛。

    不需要多少计算数学知识便可以推断,初值越接近最优解,收敛所需的迭代次数就越小。虽然极限情况下模拟器可以从单细胞生物开始迭代,但所需计算量之大,恐怕以泰山之光的算力都要喝一壶的。

    所以姜若需要做的,是融合北极熊和人的基因,先定出一个初始物种来加快收敛。但因为缺乏靠谱的物种说明,这个步骤只能说尽人事听天命。

    主控室里,姜若夜里不爱开大灯,只有周周窝在她的小台灯下面画画,再有就是大屏幕上不断变幻的计算结果,各种各样奇奇怪怪的生物一闪而过。还好地下室没有窗户,否则从窗外看里面一闪一闪的,恐怕还以为这家人在室内放烟花。

    “我说,你能把显示器关了吗?”周周抬头,“这么下去怕是要瞎。”

    姜若从善如流地关掉显示器,在黑暗中琢磨了一会儿,“你说爱斯基摩熊是从哪里来的呢?它们的体型明显比基山一带的其他生物要大很多。”

    周周闻言放下画板,也开始托腮思考:“决定体型的因素太多了。氧含量,食物,温度......”

    高氧含量或者高效的呼吸系统(如鸟类的气囊)可能造就巨大的体型,另外需要充足的食物,还有低温也使得动物倾向于较大体型来减少相对散热面积。

    “除了温度,一条都没有满足。”姜若说,“可是冰川期才刚刚开始,就算进化也是需要时间的,为什么这种适应低温的生物能突然就冒出来?就好像”

    姜若忽然顿住,周周不由追问:“好像什么?”

    “就好像,是从早已历经漫长冰川的大荒穿越而来。”

上一页 返回目录下一章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