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新血液(2/2)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章

人员也顺势打开了会议室内的灯。

    重回现实,大家还有些反应不过来,一个个觉得灯光刺目,仿佛还沉浸在那手术当中。

    老太太扫视众人,笑道:“各位有什么评价?”

    “胆大心细,技术一流啊。”

    “应该是副高做得手术吧?”

    老太太没着急揭露真相,又问:“对于三孔试探,你们有什么想说的?”

    众人愣住了,思考半天,也不好发表意见,因为这纯粹是在博,博第三次能成功,打不碎。

    等了许久,才有一人清了清嗓子,大家看到是周县人民院的副院:“咳咳,那我说两句吧,如果是我,可能在第一孔失败,就决定用其他办法完成后续手术了,例如大家刚才说的承接法。”

    “等主刀进行第二孔时,我其实也不理解。”

    “但是第三孔……”

    “骨骼断裂位置偏右,也就是说主刀打孔的左侧预留位置其实是很多的,粉碎情况我们没有看影像,所以拿不准主意,但是根据断裂口判断,左侧根处的骨质可操作质量最高。”

    “所以,至少是可以尝试的,但大多数医生,也例如我本人,可能不会这么做,两次失败后,选择承接法,速战速决。”

    “但如果站在患者考虑去想,承接法术式后所带来的影响太大太高,不方便行动……可能大家跟我一样,都忽视了一个问题。”

    “既然最后总是要做承接法的,那为什么不多尝试一次呢?如果成功了,对患者的损伤是最小的,但失败了,也可以用承接法进行补救。”

    就浅层意义,副院长说得几乎非常全面了。

    或许在旁人听来,这没什么可讨论的,先尝试去做,做不好用办法补救,按序进行。

    但是医生在手术中,容易陷入既有的计划方案中,做一次失败,那就不做了,直接用另一种成功率更高的方案进行,而没有考虑患者预后生活,只为了尽早结束手术。

    总结来说……

    有人便道:“这才是医者仁心啊!”

    能做到换位思考的人太少,而当局者迷,也是让医生陷入主观思维的一个重要问题。

    但有的事情,只有在现场的人才明白。

    例如老太太才分析过造影后,所做的打算就跟主刀医生一样,这里面的天人交战,就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

    如果这个录像不只是手术镜头,拍摄了所有人带着压力逼迫而去,而主刀却始终意志坚定,那才是整个手术片段的高光之处。

    而这些话,老太太没打算细说。

    因为她接下来想说的事情,要比手术中的其他插曲,更具有震撼力

    “你们觉得这个主刀医生,在什么水平线上?”

    “那肯定是副高了!”

    “哎,也不一定,市区医生技术普遍比咱们强,我记得京西骨科的一个住院,实力就不错吧,我去考察的时候,看过他一台直播手术,质量很高的。”

    “呵呵,住院质量在高,也没有这样的医者仁心,年纪不到位,哪能考虑那么全面啊。”

    一通争论,早已将主刀医生的身份,扯得有些飘渺了。

    反正不论是正高、副高还是老总,或是什么博士名家弟子,总而言之一句话,这人很强,手里的功夫扎实。

    到了这时,老太太微笑看着众人

    “这就是我所说的……新血液。”

    “二十五岁,中心院急诊实习生。”

    “未!执!业!”

上一页 返回目录下一章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