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生物圈三号(2/2)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章



    “张先生还没休息啊?”是陈羲。

    夜深人静,陈羲带着张泽来到了这片区域最核心的地方。这里是一个巨大的温室大棚,大到里面的空间可以装下一栋两层高的楼房。穹顶大棚完全密闭,进出都要经过气闸一样的通道,为的是留住里面仅有的水分。

    即使如此,张泽进入大棚后仍然没有感觉这里的水汽含量有多高。虽然比外面稍微好一点,但是仍然赶不上张泽的故乡,也赶不上延湾。里面依旧干燥。

    不过变化是有的,第一就是这里通宵点亮的红色灯光,只有红色,让张泽难以辨别身边的东西;二是张泽一进来就感觉到有点呼吸不畅,而且还伴有轻微的头晕。

    这里是科学院的命脉,也是整个岭山市存活的基础。

    虽然这里的名字叫做“生物圈三号”,但是它和生物圈沾不让一点关系,只是一个大号温室农场而已。这样大张旗鼓地建造如此巨大的温室只是为了留住那一点可贵的水分,毕竟岭山是热带沙漠性气候,月降水量不过两位数。

    之前岭山不仅宜居,而且繁华,因为有远远不断的水资源从海里被抽上岸,被淡化后输送到这里来。即使这样一折腾,那是的技术还能让这种水资源非常的廉价,能让整个岭山周围的平原和山区全部覆盖绿色植被。那时候他们以为他们战胜了气候,结果一场战争,全没了,不用想都知道。

    里面大部分地方都种植着水稻,剩下的种上了各种蔬菜瓜果改善伙食。大棚里面的高二氧化碳和彻夜不关的红色补光灯都是为了这些农作物能够更快地生长,这样才能在有限的土地上满足整个岭山市的需求。

    有了这里,岭山市的这么多人才能在战后生存下来。

    “但现在的问题是,”陈羲带着张泽走出了生物圈三号,“即使这样,我们这里的水资源也已经告罄了。”

    水不可能全部都在生物圈三号里面循环,所有的作物输出都会带走水分,人们的生活也会消耗水分。保水措施再完备也需要水源的输入。科学院里面天才的人们实施了一个庞大的工程,一整个底下水资源回收系统,能收集科学院周边十几公里范围内的雨水并把它们储存在底下的水池中,就是现在张泽面前的这个水池。

    空的,显然已经很久没下雨了。

    光靠一个月90mm的降水量当然不可能支撑这么多人的消耗,他们还有别的水源途径,那就是从延湾买,用军火很他们交换。

    延湾有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水源;岭山的自卫军手中有兵工厂,可以源源不断地生产枪支弹药;彩娅手中有大把的矿,而且他们非常喜欢购买这里廉价的军火;最后科学院是岭山唯一能种庄稼的地方,养活了本地人。长久以来他们都是这么合作的。

    但不知为何,彩娅突然把生产军火的原材料给掐了。一连串的反应下来,这里也就没水了。

    巧妇难于无米之炊,农业技术再高没水也不行。

上一页 返回目录下一章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