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工程机器人(2/2)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章

的是,两台5米高的机器人各自从地上拿起一把4米长的铲子,铲子用高强度钢铁制造,它的铲,宽度为1米,长度为1.5。

    两个机器人拿着它,像人一样在指定的空地上弯腰掘土,一铲又一铲,泥土被抛到一边。

    很快就挖出一个直径2米,身2米的坑洞,其速度比很多挖掘机都要快上不少。

    “我的个乖乖!这铲子真大!挖掘机以后要失业了吗?”一位网友说道。

    另一位网友跟着在下面留言,“哎,刚刚去南翔考的驾照,现在看来是没用了!时运不济啊!”

    网上的讨论并不影响机器人的表演,众人看到在两人大机器人挖坑后,其他的三个机器人既然拿着小一点的铲子在和混凝土,然后把混凝土装到一个容器中,其中一个机器人抱着它就往坑洞走去,而后把混凝土倒入里面,2次就把坑洞灌满。

    这时两个大机器人已经把建造需要的坑洞挖完,它们一人提着一根几吨重的钢梁插入混凝土中,等加入了速凝剂的混凝土干固后,它们才放开。

    如此反复,6根主梁全部固定在地上,后面的钢结构对它们来说更加简单,就像人类搭积木一样,很快就把它们焊接起来。

    随后便是房顶玻璃的安装,在这个过程中李轩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机器人太重,不能上房顶,导致安装进度很慢。

    他随即便打电话叫科学院再制造几台重量很轻的机器人,用于房顶作业。

    虽然有所缺陷,但整个过程依旧令人叹为观止,只用了3个小时,它们就建成了一座占地200平米的钢结构大棚。

    一位网友看完后说道:“各位,好好学习吧!以后搬砖的地方都没有了!”

    “何止是搬砖没地方,以后建筑工地上都见不到人!”

    “哎,科技的发展让人害怕!不知是好是坏。”

    一个记者走过来对李轩问道:“李轩,你设计的工程机器人如此完美,完全可以取代现在建筑行业的大量人工和机械,相对的也会造成大量失业,对此你怎么看?”

    他的这个问题一出,很多人都将注意力集中起来,因为这关乎着他们的切身利益,甲方希望能尽快在市场上买到,乙方则不希望它上市。

    李轩微微低头,沉默许久,他不确定一旦把工程机器人投放到市场,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说道:“你说的很对,它可能让大量的人失业!因此,在没有妥善的解决方案之前,我不会把它推向市场!

    另外,纠正你一个说法,机器人的智能程序是‘千度’公司自行设计,与我无关。”

    旁边,李宏给他投来一个感激的眼神,李轩这是在为他助威。

    网络上,众人听到李轩话,也是松了口气,至少他们保住了饭碗。

    记者继续问道:“你不打算推向市场,那且不是有很大的损失?”

    李轩神秘一笑,说道:“不!你这话说的不对!我制造工程机器人的本意并不是用在地球上,而是用于外星球建设,比如月球,火星!”

    记者听着一愣,笑着打趣道:“你打算在上面建造基地吗?”

    李轩笑而不语。

上一页 返回目录下一章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