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阎象的心思(2/2)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章

梁纲摇了摇头,正色道:“纲出生寿春,乃是地地道道的寿春平民百姓之家。前扬州刺史陈温居扬州之时,多有大户相互勾结,欺行霸市,鱼肉百姓,民众苦不堪言。

    主公挥军而至,斩杀了陈温自领扬州刺史,纲感激主公恩德,这才率领族中子弟百十人投身于主公麾下。蒙主公提携,又兼纲戎马战阵,这才从一名屯长升至如今的高位。

    但这些年来,主公的所作所为纲亦愈发看不大懂了,不但骄奢荒淫,对治下的百姓商户也多有巧取豪夺之嫌。而现在更是直接僭号天子,叛国自立。纲虽然身受大恩,亦欲以死报效主公,但这并不代表纲就认同主公的所作所为。

    且不说王德玉、曹孟德麾下猛将如云,谋士如雨,雄兵成林,而我军中数得上人物的也只不过纪伏义一人。单说他二人拥大义,以有道而伐无道,主公又焉得不败?”

    金尚点头捋须:“袁公路一门四世三公,枉自立国,其见识却不如一军中将领也。梁将军之言,金某亦颇为赞同,无术不成事,无道不持久。

    袁公路才大志疏,兼且身无大义,不行天道,金某以为袁公路不过数月间,必然败于王德玉和曹孟德之手,且死无葬身之地!”

    “你二人说的皆是正理,袁公路乃是自取死路。阎某再问上你等一句,既然你们认为袁公路不行天道,那么天下又有何人可能行天道呢?”阎象点了点头,接着问道。

    金尚叹了一口气:“我大汉朝立国四百余年,高祖、武帝以及我朝光武帝哪一个不是气吞山河,顶天立地?可惜,这数百年来的时光早已经将我汉室血脉中流淌的那

    丝豪情和热血磨得精光。

    这些年来,朝廷皇权屡番更替,桓帝、灵帝以及眼下这两位龙脉,皆无振兴天下的本事。要说这天下尚能重振昔年高祖雄风和豪情的人物,金某倒是以为无非雒阳王德玉、兖州曹孟德以及江东孙文台等辈。

    至于那袁公路的兄弟袁本初,和袁公路却是同出一辙的志大才疏,而幽州公孙瓒刚猛有余智慧不足,其余如荆州刘表,益州刘璋,巴中张鲁等辈那便只能是区区困兽守财之奴罢了。”

    阎象赞叹了一声,接着说道:“不错!元休果然心怀锦绣,这江山社稷英雄人物早已藏于胸中。不过,元休虽然历数了各州人物,却还是漏掉了一人。”

    “何人?”

    “徐州刘备刘玄德!”

    “刘备刘玄德?这个织席贩履之徒?”

    “正是!”阎象颔了颔首,倒了一杯茶饮了一口说道,“刘玄德此人看似在诸侯中并不显眼,但你二人切莫忘记了他的出身。此人乃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因其父早亡,寡母独居,因而才织席贩履于江湖中混一口饭吃。

    但是,这么些年过去了,当年那个织席贩履的人还在何处呢?数千精兵伐黄巾,讨董卓,暂借清河却要在袁绍这只老虎头上捋须,虽然屡战屡败,却敢屡败屡战,后来更是千里援救陶恭祖,这才得陶恭祖谦让,拥兵数万坐镇徐州。

    其人四海飘蓬却百折不挠,同样亦有一片仁心,从无到有,如今更是坐拥一州。难道你们不觉得,他与我朝高祖极其相似吗?论出身,高祖同样出身卑微,不过一区区亭长而已;论仁义,高祖约法三章。所以,阎某以为刘玄德亦为天下英雄也!”

    “先生之意莫非是要我等降于这刘玄德?”梁纲眉头一皱。

    阎象点头看着二人,目光灼灼:“正是!这刘玄德出生中山靖王一脉,乃是高祖皇帝的龙子龙孙,亦为当世之英雄,应该是不会辱没了我等,同样亦合天下大义。梁将军、元休,你二人以为如何?”

    金尚拍案而起,梁纲沉思了片刻,缓缓点了点头,却又问道:“那么先生是打算我等立即投靠于他,并将这怀远让于他,再引军入寿春与袁公路分庭抗礼吗?”

    阎象摇了摇头:“非也。阎某带领两位脱离京都漩涡,皆因两位忠义,一腔热血心向天下,阎某也不愿我大汉再少了几根脊梁。至于当下是否便要献城刘玄德,阎某却另有计较。”

    “有何计较?”

    “其一、阎某心中虽已将他划为英雄一列,但他是否就是真的英雄,是否就能真的重振大汉,那就还得与其较量一番,校验一下其人的成色。

    其二、刘玄德手下不过关张陈三人,但这三人与刘玄德却是亲如骨肉。我等就算要投靠于他,却也不能轻易降之,否则我等一入其帐下,他又如何重用于我等?”

    “所以,我等要和刘玄德大军战上一场?”

    “正是如此!”阎象点了点头,霍然起身在案桌上一拍,“而且必须在这怀远城下给他留下足够深的印象!”

    ps:阎象字在正史中不曾查到,因此以《国语》中:‘设象以为民纪’一句,取其字为文纪。

上一页 返回目录下一章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