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颍川归王(2/2)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章

般在衙中来回的走动,片刻也没有停下。

    他从来没有想今日这般烦恼,当初他曾经与十八诸侯一起讨伐董贼,也与曹操、王黎及袁术、袁绍等人打过交道,甚至他的性命还是王黎从徐荣等人手中救下来的。

    他虽然亦曾忠于君主忠于国事,但是,现在他在已经没有了当初那种热血了,他现在更向往的是饮酒纵歌,他只想拥有一个安定的晚年,特别是他经历过被擒差点以死殉国之后。

    所以,董贼逃窜长安,袁术自领豫州,他便选择投靠了这兵多将广的四世三公的后人。

    他本来以为此生或者就在这颍川郡守的位置上终老了,他也不想再此卷入到战场的厮杀中。但是很可惜,他所依附的袁术反了,而他的昔日袍泽和救命恩人王黎如今正兵临城下。

    命运再度把他推上了风口浪尖,显而易见,他的选择一个不慎就将身死道消,百年的富贵化为乌有。

    李旻在衙中来回的走动,额头上眉毛紧锁,半晌才抬起头来,看着衙前的亲卫,眼神中已经有了决断:“王德玉他们已经到这阳翟城下了吗?”

    “回大人,据探子来报,王大将军的兵马离阳翟已经不过十余里路程了!”亲卫朝李旻拱了拱手说道。

    李旻点了点头:“传令众军和城门校尉,准备迎接王大将军和朝廷军马入城!”

    “大人是打算重新回归朝廷吗,大人难道就不怕王大将军秋后算账,毕竟我们也算是背叛过朝廷?”亲卫略微皱了皱眉。

    李旻朝亲卫苦笑一声:“王德玉八万大军兵分三路,一路由荀攸坐镇,率领黄忠、高顺等人由南阳直抵襄城;一路由郭嘉统帅,前锋张辽、李典经过定陵插入召陵。而王德玉则亲率数万军马,赵云、马云禄、徐晃为前锋由司州南下!

    且不说王德玉本人,单说他麾下的将校赵云、徐晃、高顺、张辽甚至后来的黄忠,哪一个不是身经百战的当世勇将?你自己说一说那一路是我们能够抵抗的?更何况,如今这三路大军齐聚我颍川一郡?

    除了选择投靠,难道我等还有其他的出路吗?王德玉此人素来安憎分明,侠骨仁心。我们坐领颍川,数年来并无甚恶迹,也只是大节有些亏欠罢了。若是负隅顽抗,我等必然死无葬身之地;若是重归朝廷,我们应该还有生机!”

    “但我军中尚有袁术安插的一些亲信,大人又打算怎么处置?”亲卫应了一声,接着问道。

    还能怎么办?死道友不死,他们死总好过自己死吧!李旻朝亲卫抹了抹脖子,转身消失在郡衙门口。

    ......

    阳翟城外,王黎还没有下马,他就骑在绝影之上,远远的打量着眼前这座城池上斑驳的箭痕。

    当年,正是这个地方差点令灵儿身死;当年,也是这个地方让他斩杀了波才和黄邵一战成名;而当年,这个地方还有一道他非常敬重的身影--傅燮。

    可惜,往事不可谏,一晃便已过去多年,灵儿早已作人妇嫁给了自己,波才和黄邵的坟头都找不到,而傅燮那个英雄一般的人物同样也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留给他的仿佛也只有来者犹可追了。

    所以,他还是想再等一等。他不希望看着昔日的袍泽像波才、傅燮一般成为历史长河中的一抹追忆,虽然这个袍泽看上去好像大义有亏,但他仍希望李旻能够做出一个正确的选择。

    他不是那些迂腐的卫道士,他不会强求每一个人每一个阶段那么完美无瑕,他要的是平天下,恢复大汉民族的元气!

    “兄长,李郡守来了!”赵云轻纵战马靠近王黎,打断了王黎的沉思。

    抬起头来,只见阳翟城的北门大开,百十名军马从城中直奔出来。俱皆红衣红甲,腰上系着红色的绸缎,战马也是清一色的枣红马,为首那人同样一袭红袍,笑脸盈盈。看上去颇为喜庆,好像是一支迎亲的队伍。

    王黎当然知道自己就是这只迎亲队伍即将“迎娶”的对象,朝赵云相视一笑,二人纵马飞奔,直到离队伍数米外才停了下来。

    还没下马,李旻已经从马上走了下来,来到王黎身前深鞠一躬缓缓下拜:“微臣李旻叩见大将军,欢迎大将军莅临阳翟做客!”

    “不,不是本将军做客阳翟,而是欢迎阳翟回家!”王黎飞身下马,双手扶起李旻一声长笑。这笑声仿佛俱有魔力和穿透力一般,瞬间便感染了身前众人,也感染了颍川郡守李旻,以及阳翟城中的百姓。

    太阳悄悄的坐在云端之上,散发着和煦的光芒,淡淡的照耀着阳翟城,城中一片安宁。

上一页 返回目录下一章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