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八章 载誉归国(2/2)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章

当面指导。

    ……

    其实在奥运会开始之前,考察团的工作就已经开始了。德国的汉堡举行了一个世界休闲娱乐讨论会,期间也有各国团体的娱乐表演,比如民间游戏、音乐演奏等,中国队也在会议上表演了国术。

    除此之外,讨论会还介绍了德国各地的特产、纺织机的演变、交通工具的进步等一些商业的宣传,那11个官员,显然对此非常有兴趣。他们本来也是来公费旅游的,能够看到一些风土人情,或者是听一下音乐演奏,自然要比枯燥的考察体育好玩的多。

    陈强加入到考察团的时候,考察团已经结束了对丹麦和瑞典的考察,前往下一站会捷克,接下来考察团还会前往奥地利、匈牙利和意大利。

    捷克、奥地利和匈牙利没有什么好看的景点,倒是意大利,因为有很多的名胜古迹,让考察团中公费旅游的官员颇感兴趣。

    但实际上,以当时的旧中国的国情而言,捷克、奥地利和匈牙利的考察,要比去意大利更有意义的。

    捷克,奥地利和匈牙利,曾经同属于一个强大的帝国,那奥匈帝国,一战之后,奥匈帝国瓦解,而捷克、奥地利和匈牙利也都成了战败国,国力更是大为衰弱,由世界一流强国变成了欧洲三流国家。

    而且由于《凡尔赛条约》的存在,战败国的军事力量是受到限制的,军事训练也受到影响。但是这三国不约而同的采用了“以体育训练代替军事训练”的方式,实现了军事力量的增长。

    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这三个国家很值得借鉴。

    当时的中国也是一个弱国,以中国的国力不具备全民皆兵的条件,中国还面临着日本人的侵略,需要发展军事力量来保卫国家。这个时候以成本较低的体育训练来代替军事训练,也算是一个强国强军的方法。

    训练一个身体强壮的运动健将,成本要比训练一个合格的士兵低得多。而在枪炮时代,一个运动健将只需要进行两个星期的军事训练,就能成为一名士兵。

    ……

    结束了欧洲七国的考察之后,陈强也搭上了回国的客轮。

    历史上柏林奥运会落下帷幕的时候,中国代表团是铩羽而归,别说是拿到奖牌,就是能够从预赛中晋级的都没有几个人。

    面对这样的结果,国人表现出了各种负面情绪,比如悲痛、比如愤慨、比如无奈……

    而各种各样的批评声也相继出现。其中比较著名的是一副《中国奥运选手争光归国图》的漫画,漫画上方是一艘巨大的远洋客轮,码头上是欢迎中国选手归来的人群,而站在船头上的运动员高举着一个巨大的鸭蛋,鸭蛋上海有一个奥运五环的标志,表示中国运动员在奥运会上拿到了一个“鸭蛋”的成绩。

    报纸上的评论,更是表现出对中国队失利的嘲讽,比如有评论员声称中国的运动员是去看比赛的,而不是去参加比赛的。这挺像岳云鹏调侃孙越是上台听相声。

    而当时对中国奥运代表团讽刺最厉害的,还不是中国国内的媒体,而是新加坡的华人,据说中国代表团归国的时候,轮船在新加坡停靠,当时的中国运动员都不敢下船,因为所有的新加坡华人都会对他们发出嘲讽的声音。

    在这个时空,由于陈强穿越的缘故,这些批评和嘲讽都不存在了,虽然能够拿到金牌的只有陈强一个人,中国队的其他选手依旧是颗粒无收,但是民众却并不在乎这些,陈强一个人的光芒,已经掩盖住中国队所有的瑕疵。

    当中国代表团乘坐的客轮停靠在上海码头的时候,周围方圆好几里的地方都已经是水泄不通,上海的百姓自发的聚集到了码头,欢迎奥运健儿归国。

    而南京方面,甚至派了一位大佬级别的人物,亲自来到上海迎接奥运代表团,这可是从来没有过的高规格接待。

    不过想想也正常,这次奥运代表团的团长王正廷好歹也是民国的中央委员,派来迎接的人,级别总不能比王正廷更低。要么是和王正廷一个级别的,要么是比王正廷更高一级的。而以王正廷的资历和在南京担任过的职务,比他还高一级的,都能算是大佬级别的存在。

    奥运健儿们在上海享受到了最高的礼遇,当天晚上,上海市政府专门设宴款待奥运健儿,次日,所有的代表团成员又乘火车前往南京,准备接受南京方面的欢迎和嘉奖。

    在南京,陈强又见到了政府的大佬们,南京的**oss还亲自为陈强颁发了一枚勋章。

    南京官方的嘉奖和庆祝持续了好几天,从**oss的表彰开始,到行政院,再到教育部,然后再到全国体育协进会,一级一级的来。而官方的表彰嘉奖结束以后,还有一些半官方和民间的团体,为奥运代表团开庆祝会,而陈强更是天天饭局不断。

    中国人的饭局文化当中,酒是少不了的,陈强自认为酒量还不错,但耐不住天天喝,极天下了,陈强便觉得,若是再这样喝下去的话,身体肯定吃不消了。

    ……

    早晨,陈强起床以后,给前台打了个电话,酒店的服务员就将早餐送到了陈强的房间当中。

    这一次陈强在南京的食宿花费,都由南京方面负责,陈强毕竟**oss亲自授勋的人物,更是中国体育界的门面,所以接待也不能潦草,南京方面给陈强安排了一个不错的酒店。既然不用自己花钱,陈强也就没有客气,尽情的享受酒店提供的服务。

    服务员将早餐摆在桌子上,又准备好了一份报纸,随后他掏出了一份请柬,递给陈强,开口说道:“陈健将,这是刚刚收到的请柬。”

    对于请柬,陈强并不陌生,这些天他没少收请柬。

    “不行啊,不能再喝了,再喝的话,非得喝出肝硬化了!”陈强有心拒绝,不过却看到请柬上不仅有中文,还有德文。

    陈强打开请柬一看,原来是德国**党南京分部请陈强参加晚宴的邀请函。

    “德国人都来请我了,大概是因为德国元首亲自给我颁发勋章的缘故!去参加以下也无妨,毕竟刚从人家的国家回来,这面子是要给的,总不能提上裤子就不认账吧!而且这外国人的晚宴喝的都是红酒和香槟,酒精的度数要低一些,想喝多少喝多少,还没有人灌酒,比中国人饭局好的多!”

    陈强不由得想起这几天参加的饭局,主人家也好,宾客也罢,一个个全都不停的给陈强敬酒,一副你不喝就不给我面子的架势,有的人敬一杯还不算,还连敬三杯,每次敬酒还总有不同的说法,搞得陈强每天都像是泡在酒钢里。弄得陈强看到请柬都有一种害怕的感觉。

    ……

    德国人举办宴会的地方是sh公司驻南京的办事处。这个sh公司的全名是telegraphen-bauanstalt von siemens halske,这个名字大家或许并不熟悉,但是另一个名字绝对是如雷贯耳:

    西门子股份公司!

    这个sh公司就是未来的西门子公司。早在十九世纪末,西门子公司就已经进入到了中国,而随着中德关系的升温,西门子公司在中国的业务更是水涨船高,西门子公司的业务遍布中国的大江南北,在二战之前,中国大部分的电报网络,都是西门子公司建设的。

    侍者将陈强引入了宴会厅,然后见到了今天宴会的主人,德国**党南京分部的部长。

    不过陈强更感兴趣的不是这位部长,而是站在部长身边的那位副部长。

    副部长的名字叫约翰-拉贝!

    那个写《贝拉日记》的约翰-拉贝!

    那个建立南京安全区,保护了几十万中国难民的约翰-拉贝!

    月初第一天,求下保底月票!谢谢。

上一页 返回目录下一章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