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71(2/2)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章

授,他们都到学校做了我们的老师。

    单说这殷希彭老师、刘朴老师,他们在抗战前,就是保定河北医学院有名的教授,

    而殷希彭老师,那是曾经留学日本国的病理教授、病理学博士,

    好象他还担任了教务处主任;

    刘朴老师是微生物学教授,他的医学知识非常渊博,是个多面手,

    我特别喜欢听刘朴老师的课。

    我们除听了他教细菌学外,还听过他教的药物学、外科总论和毒气学等各种课程,

    让我记忆深刻的,他是一位多面手老师。

    陈淇园老师是留学日本的小儿科专家,内科水平很高;

    张文奇老师是留学日本的眼科专家;张禄增老师则虽然只在河北医学院学习过三年,

    没有毕业即参加了抗日战争,可他是殷、刘两位教授的得意门生,

    他的解剖学学得非常扎实,对解剖部位背得滚瓜烂熟,他担任基础课的解剖学和生理学两门课,很受我们欢迎。你说是吧?薛院长?”

    江一峰的侃侃而谈,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也让珍珠聚精会神的听了起来。

    江一峰的问话,倒让珍珠发了懵:

    “一峰,我自愧不如,这些关于白校老师的事情,你怎么知道的这样详细!消息灵通呀!”

    “我还知道,除了这几位专家教授,都成为了我们白校的骨干力量外。

    在他们之后,不久,又来了任彬、郭庆兰两位漂亮的女老师,她俩是北平协和医院毕业的高级护士,刚来学校时,还习惯穿着旗袍,到校后一周后,才脱去旗袍,穿上英姿飒爽人军装。

    德珠,这两位老师,虽然只是教过你妈妈,没有教过我,

    但学校有了这两名女护士老师,我们男生,是没有不知道的。”

    江一峰看到珍珠有些努嘴的表情,及时打住了话头。

    “而我最爱喜欢的老师,是原来手术队里医生魏方老师,

    他是后期留在学校当的老师。”

    讲到这里,珍珠也面色凝重,接过话题,陷入了对那个时期的回忆。

    “那是平型关战斗之后,一一五师部队由两千多人迅速发展到几十万人。但医务人员奇缺,有的团根本没有医生,有的团虽有个把医生,几乎没受过正规医学训练,多是那些走村串巷的郎中,因此,在白求恩的建议下创办卫生学校在葛公村。那里的一年半时间,我们和葛公村村民犹如一家,现在想想都温暧。”

    珍珠说着眼眶有些湿润。

    “那个环境身处在敌人“三光”政策下,我们昕碰上阵阵的炮声,仍稳坐钓鱼台,照样聚精会神地上课,白校就是在这样的战斗环境中,一年半的时间,要学正规的医学院需要学五六年的课,一批批毕业,去做战地医生。”

    她指了下江一峰,

    “我和江医生本不是一个班的,但经常会有拾柴、背柴、背粮的劳动机会。记得讲解剖学的张禄增老师,没有任何参考资料,就领我们一起到乱葬岗挖回尸骨,经过泡制,做成骨骼标本,就是一起背尸体的那一次,我认识了江医生。”

    “哈哈,那是因为我出了个笑话,让大家都对我记忆深刻了!”

    德珠好奇的问:

    “什么笑话?”

    “那是跟薛院长很丢脸的一次相识,我们第一次,去乱葬岗背死人的时候,分男生组和女生组,男生先去,还是一个人一组,女生后去,可以两个人一组,我趁着天黑别人看不清,我把自己化妆成女同学,正好和火眼金睛的薛院长一组!”

    大家听了,笑了前仰后合。

上一页 返回目录下一章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