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180(2/2)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章

二刘”就越是憔悴,家庭和生活的重压,使得年轻时光**人的面容,平淡下去以致流于世俗。

    杨小艳见了这般样子,倒是生出几分同病相怜的情感,非要请两口子在县城吃饭,说是尽自己的地主之谊。

    “二刘”见杨小艳十分热情,也很感动,虽然不常见面,却在这异乡偶遇,实属不易。

    吃饭的当儿,通过聊天,“二刘”夫妻知道了杨小艳的回城遭遇。

    “二刘”爽快且不过脑的说:

    “小军正好调知青办了,你回城的事儿,他包了!”

    虽然小军工作方面的事情,“二刘”并不知情,但这种心情,小军还是理解的。

    不可能如自己媳妇所说的,包了杨小艳回城的事情,可帮忙跑跑还是应该的。

    于是,在老刘的二女婿小军的努力下,杨小艳体检化验单的事情,被查了出来。

    杨小艳再次被批准安排回城工作。

    当天,杨青骑车去知青办打听消息,正巧碰到小军要去告诉他:

    杨小艳的回城已批复,并将由劳动局、知青办、商办联合批文手续交给杨青。

    小军嘱咐杨青抓紧时间办理。

    当时杨青高兴得热泪不由自主地流出,经过近两年的奔波,终于等到这一天!女儿可以回城参加工作了!

    而杨小艳听说后,拿上批文手续一鼓作气,骑车飞快的跑着流程。

    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那段日子,怎么跑都不觉累了。

    当杨小艳的工作已落实,她提着一些水果,去老刘家里表示感谢时,“二刘”拉着杨小艳的手聊起了她和杨柏的事情。

    杨小艳说,杨柏太自私了,怕集体户苦,放弃女友自己先回城了,这样的男人不值得托付。

    而“二刘”却给了杨小艳一些令自己十分惊奇的道理。

    杨小艳通过“二刘”感觉很多人的日子里,都不大懂得什么是爱情。

    很多结婚的女人,都是出于对家庭和后代的责任,对孤独的恐惧,他们必须选择结婚生子,找个不那么讨厌的人相伴终老。

    而在无休止的平淡日子里,像做工粗糙却被强行拼在一起的榫卯一样,学着忍痛打磨自己去适应包容对方的棱角,渐渐变的如天生那般契合。

    而在“二刘”和小军的身上,杨小艳感觉,“二刘”是爱小军的,是那种东北女人特有的爱,那种丝毫不愿闪躲一个劲的想要付出的爱。

    杨小艳想:

    也许“二刘”觉得幸福并不自知,才子小军没有被这琐碎的生活全然粉碎,他偶而还写诗。

    所以“知青办”见到报上小军常发表的诗,才给了抽调他的机会。

    小军,也给“二刘”写过诗,“二刘”拿给杨小艳看了,通篇都是那些简单明了的吉利话。

    小军从未给“二刘”写过或炙热或含蓄的情诗,甚至从未说过什么动人的情话。

    在杨小艳看来,小军觉得“二刘”不懂他的诗,“二刘”会觉得小军写的这些诗,远远不如帮她多干些活来的更有意义。

    最后,“二刘”还跟杨小艳说:

    “我当时都不知道,当年没结婚前,有个姑娘在他家门前拦住他,是因为看了他写的诗!”

    杨小艳看得出来:

    “二刘”虽看不懂小军的诗,却透过此时描述的表情,觉得诗写的真好!

上一页 返回目录下一章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