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巴肯山(2/2)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章

很多,来吴哥窟也顺便来巴肯寺参观一下。

    受了印度佛教的影响,建造的时候也学习了印度建筑的建造特色,台基为金字塔式的五层,各层有塔,层层而上,极为壮观,在山顶可以俯瞰吴哥窟全景、吴哥古都和周围的景点,是看日出和日落的最佳地点。

    周森站在这里向四周观看,发现巴肯山是红土壤,太阳的余辉照耀着巴肯山的时候,太阳像一个温馨的红色绒球,温柔地散发出橙色的光芒。

    看着别有一番风韵,站在这里,心情是另外一种,能感受到历史沉淀的沧桑和印记。

    这座象征着整个宇宙的建筑,整个设计意图来自印度的曼陀罗式风格,庙宇经过岁月的洗礼,已不见昔日的风采,但庙宇顶部的平台可从高处远眺吴哥窟。

    那些周森看过的吴哥窟的熟悉风景又呈现在眼前,登高远眺,看得更加清晰一些,游客们络绎不绝,骑着象队上山,拍照留念。

    参观完,小杨带着周森又乘坐象队下山,周森对大象产生了兴趣,和象队的领队交谈。

    “平时给大象吃什么?”

    领队会说几句中文,“大象喜欢吃嫩树枝叶、野果、野草、嫩竹、野菜及其它植物。”

    “大象也有很多种类,非洲象、草原象、亚洲象。”

    “哦!”周森还不太懂,“你能介绍一下吗?它们有什么不同?”

    “非洲象生活在热带森林、丛林和草原地带;草原象广泛分布于非洲大陆,主要包括肯尼亚,坦桑尼亚,莫桑比克,南非,埃塞俄比亚,尼日尔,乍得,布基纳法索、刚果等地。”

    “亚洲象分布在南亚和东南亚地区,中国的南部地区也有。”

    “最喜欢吃多汁的树枝,觅食时用鼻子卷取食物,采摘果实,我们还喂它吃香蕉,有游客也喜欢给它喂香蕉,经过训练的大象脾气都挺温和,一般不太发火,它们见惯了人们了,也习以为常了,不会伤害人。”

    “每天活动的时间,行动路线,觅食地点,栖息场所都听指挥,我们每天和大象生活在一起,已经成为大象的好朋友了,大象也帮人类不少忙,主要是运输,有的山路不方便的时候,开摩托车不方便,尤其是山路,我们就用大象帮忙运输。”

    “游客需要上山参观,走不动路的时候,也可以坐我们的象队上山,别看大象摇摇摆摆走得慢,但是它们很有耐力,背上驮着几个成年男人都可以,还是很有力量的。”

    “大象一般以嫩树枝叶、野果、野草、嫩竹、野菜及其它植物为主,一只成年大象每天要喝上百升水,要吃掉数百公斤的草。”

    “喂养大象,你对它好,它也会对你好,动物都是有灵性的,也有感情,认主人,听主人的话,我对它们说话,它们都听得懂,还是很乖的!”领队向周森介绍他的象队,很是欣慰。

    下了山,周森还和大象合影留念,大象也很配合,脾气温和,对着镜头一点儿也不畏惧,大大方方的摆了造型,逗乐了周森。

上一页 返回目录下一章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