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李弘的病(2/2)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章

建言十二事》的内容如下:

    1、劝农桑,薄赋徭;这是轻徭薄赋政策的继承。

    2、给复三辅地;免除长安京畿地区京兆、冯翊、扶风三辅一带的百姓徭役。

    3、息兵,以道德化天下;总结过去的征伐四方经验,征高句丽则吐蕃乘机侵略,打吐蕃则新罗叛,不如停止干戈,以道德化成天下。

    4、南北中尚禁浮巧;南衙、北衙、中书、尚书等中央机构禁止奢靡之风,崇尚俭朴。为带头崇尚俭朴,天后把皇后服饰十二道褶的罗裙,改为七道褶。

    5、省功费力役;减少土木工程,节省费用支出和百姓劳役。

    6、广言路;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听断不惑,从善如流。

    7、杜谗口;杜绝谗言陷害、诬告诽谤。

    8、王公以下皆习《老子》;李治是李聃的后裔,尊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对道教推崇备至,所以要臣民都学习《道德经》。

    9、父在为母服齐三年;原来的居丧制度,父亲健在,母亲逝世,儿子为母亲服丧一年。现在改为,父亲健在,母亲逝世,儿子为母亲服丧三年。

    10、上元前勋官己给告身者无追核;上元元年以前,已经取得勋官身份的人,不再审查追缴授官文凭了。勋官是指按战功得到勋田赏赐的将士,战事结束后要对勋官证件进行审核,虚假不实的要追缴。

    11、京官八品以上益禀入;京官八品以上的官员增加俸禄。

    12、百官任事久,才高位下者得进阶申滞。百官任职年头已久,有实际才能却官位较低的,可以量才晋阶升迁。

    这些措施使得老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基层官员的待遇提高,有意见的人也都能得到团结,而且提高了女性的社会地位,是对贞观之治的全面总结和继承发扬。

    天皇批阅《建言十二事》后,突然意识到李弘的身体虚弱,虽然能够遵礼爱民,得到大臣们的喜爱,但缺乏行政执行力。

    他无法象精力旺盛的天后那样处理繁杂的国家事务,取得丰富的政绩,于是天皇心中的天平又向天后倾斜了!

    新年将到,天皇、天后在洛水、伊水上泛舟游玩。

    天高水清,寒风凛冽,天后坐在船厢内,说:“九郎,不到半百,已生白发了!”

    天皇笑道:“公道世间唯白发,贵人头上不曾饶嘛。就算贵为天子,也免不了六道轮回呀!如果说这世间真的有长生不老之人,今天又在哪里呢?”

    天后突然指着远处的山崖说:“快看,那儿有一位神女,正在跳舞呢!”天皇顺眼望去,说:“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天皇和天后站在船头,相偎相依,长袍和秀发随风飘扬。

    不久,来到龙门石窟,帝后舍舟登岸,观赏西山崖壁上的洞窟佛像。走到奉先寺前,石窟正中的卢舍那佛坐像已经基本完工。

    天皇指点道:“这座佛像的工程设计是朕亲自审核定稿的,把娘子的外貌形象融入其中了,娘子看象不象自己呀?”

    天后仔细打量起像龛来,笑说:“很象啊!这尊佛像的造型**雄伟、慈祥睿智,面容丰腴饱满,含笑不露,很象妾俯察众生的样子。记得两年前,妾还捐了两万贯脂粉钱呢!”

    天皇手敛髭须,笑说:“卢舍那佛象征智慧广大,光明普照!娘子用女人的智慧来治理这个国家,使光明普照天下,所以朕要让娘子的美貌流传千古!让后代都知道管理天下的那个女人到底有多么美丽!”

    天后感动了,和天皇相拥,喜极而泣。

    上元二年三月十三日,天后在洛阳邙山南麓祭祀先蚕氏嫘祖,这是她第一次连续两年亲蚕。

    这一次的亲蚕礼规模宏大,除了六宫内外命妇参加外,文武百官和诸州朝集使也都陪位,列队观礼。邙山南麓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当时天皇风眩复发,不能听朝,政事委托给天后处理。

    诸州使者赶到洛阳乾元殿参加元日大朝会后,天后要求他们留下参加亲蚕礼,期间引使者入殿询问各州财经情况和百姓疾苦。

    盛大的亲蚕礼成功举办后,天皇稍微清醒过来,想各处走走。傍晚时分,天后搀扶天皇一起登上邙山翠云峰,观赏洛阳周围的景色。

    只见山上树木葱茏,苍翠如云,山下千盏华灯初上,万户炊烟袅袅;高大的城郭,雄伟的宫阙,宽广的园囿,富丽堂皇的楼阁,尽收眼底。

    洛水贯都而过,如天上的银河一般,把洛阳分成宫庭和里坊两部分,星罗棋布于两岸。

    在晚霞的映衬下,洛水上的天津桥显得格外雄伟,就象喜鹊为牛郎织女架设的鹊桥一样。

    邙山晚眺后,天皇气力不支,乘肩舆下山休息。

    第二天,紫微宫含元殿,司赞承旨大声宣布说:“天皇疾病久治不愈,影响视朝。国不可一日无君,天后代理国事已历十五年,政绩斐然,国靖民安,今日欲令天后摄知国政,请众卿商议!”

    众朝臣好象听到一声霹雳,惊得呆若木鸡。

    因为按照他们熟知的王朝正朔观念、男权观念和儒家传统,都应该由太子摄政监国,哪能由女人处分内外?以前代理国事是在帘后、殿后、幕后,现在要公开摄政监国是万万不可的。

    众朝臣现在面临着站队的问题,是支持天后还是太子?天后就在帘后坐着呢,众朝臣紧张思索着。

    中书侍郎郝处俊出列,大声说:“中书侍郎臣郝处俊言:天子理外,皇后理内,是天道啊!过去魏文帝曹丕颁布命令,就算天子年幼,也不许皇后临朝,就是为了杜绝祸乱的萌芽!陛下为什么一定要把高祖、太宗传给您的天下,不传给子孙而要委托给天后呢?”

    铉外之音是说:高祖传位给太宗,太宗传位给您天皇,如果他们也象您这样传位给皇后,还有您的份吗?

    天皇听后一愣,觉得他说得好有道理,一时竟无言以对。

    天后坐在帘后也没有象吼褚遂良那样吼郝处俊,因为她明白天皇故意使用以退为进的策略,以封建礼制压自己归于幕后,如果真的顺着竿子往上爬,一定要居于幕前,必然会自讨苦吃。

    中书侍郎李义琰见上面没有反映,便出列表态道:“中书侍郎臣李义琰言:处俊之言至忠,陛下听从为宜!”天皇乘机道:“此事容后再议。”

    当时正在东宫休息的李弘肺痨发作,大声咳嗽着,裴妃和药藏郎、侍医等熬药递汤,紧张忙碌着。

    侍御医张文仲、秦鸣鹤等名医也前来为太子把脉问诊,开药治病。但李弘的病情依然持续恶化。

    四月初,李弘跟随帝后自东都紫微宫前往西苑合璧宫生活,居住于绮云殿。

    李弘伤心失望地说:“这个国家有母后其实就够了,我不过是个多余的人!”

    裴妃紧张地说:“殿下一定要振作啊,殿下!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何况殿下是二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贵人呢?请殿下振作精神,即使当傀儡也要当下去,熬到云开见月时,天下仍然是殿下的呀!”

    李弘摇摇头,说:“我的病我知道,熬不过两位圣人!咳、咳,娘子,我连累你了,我走后,你怎么办?哎,一定要好好活下去呀!”

    裴妃握住李弘的手,伤心痛哭起来。

    李弘安慰她说:“我不能陪你到老,也没有和你生育子嗣,这是珠宝盒,我走后,你一辈子也花不完!好好活下去吧!我的娘子。”

    转眼到了二十五日,身体一向虚弱的李弘久病不治,弥留之际,对前来看望他的天皇和天后说:“儿弘不孝,不能替阿耶阿娘分忧解难,也不能再早晚请安了!儿弘去后,阿耶阿娘不要挂念儿!”

    说完,李弘渐渐闭上了眼睛,病逝于洛阳合璧宫绮云殿,年仅二十三岁。

    天皇和天后、裴妃守候在李弘身边,伤心不已。当日派人护送梓宫还东都。三天后,銮舆回到紫微宫。

    端午节,天皇下达《赐谥皇太子弘孝敬皇帝制》,大意是说:

    李弘肃敬著于三朝,仁孝闻于四海。自琰圭在手,沉瘵婴身……及朕腠理微和,将逊于位,而李弘天资仁厚,孝心纯确,既承朕命,掩不言,因兹感结,旧疾增甚。亿兆攸系,方崇下武之基;五福无征,俄迁上宾之驾!

    李弘慈惠爱亲是孝,死不忘君是敬,所以谥为孝敬皇帝。

    这里天皇明确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李弘是死于沉瘵婴身、旧疾增甚!

    八月十九日,参照天子之礼安葬孝敬皇帝李弘于缑氏县景山的恭陵,百官守丧三十六日,天皇亲撰石碑《孝敬皇帝睿德纪》,树立于恭陵旁边。

    武后也亲自抄写《金刚经》为儿子李弘祈福。

    裴妃和李弘虽然相处两年,但没有生下子女。李弘宾天后,裴妃郁郁寡欢,被安排到上苑太子别宫居住,由宫女、宦官服侍并监督,那情形和阿武进感业寺差不多。

    虽然吃喝不愁,但一个人面对墙壁油灯,了无情趣,所以裴妃忧郁思念成疾,次年即随李弘而去。

    李显即位后,追尊李弘为义宗,追赠裴妃为哀皇后。

上一页 返回目录下一章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