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并购行动的开始(2/2)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章

海星制药的小型制药企业敢兴趣。这

    也是上市公司,只不过规模没有北城制药厂的大,而5|直不是很好,该公司的股票已经连续两年sT了,要知道按照中海证易所的章程,连续三年sT的股票就会被强制摘牌的!

    而上市公司一旦被摘牌,往往就意味着这家公司一蹶不振,有许多类似的企业就是因为被摘牌而从此销声匿迹。所以林之锋认为,北城制药厂这个时候收购掉海星制药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当然,林之锋并不是简单地想要收购这家药厂的,因为通过研究北城制药厂的资料林之锋现,原来北城制药的产品中,有一个至关重要的知识产权竟然有一半攥在海星制药的手里。

    两家公司一直为争夺这个知识产权而在法庭上打官司!

    不但如此,林之锋还现,海星制药厂之所以连续几年都sT,完全是因为该药厂执行了一个错误的扩建计划!

    说起来可笑,两年前该药厂从一个西方药厂买到了一个已经过时的西药方剂,经过调查海星制药厂现,这个方剂在国内还在大面积的使用,而且成本很低,价格却很高,应该有很大的利润。

    所以海星制药.厂在购买完这款方剂的专利之后,就向银行申请了一大笔贷款,然后开始扩建厂房。

    然而让人觉得奇怪的是.,当厂房扩建完毕之后,他们才惊奇地现,原来这个药方的知识产权竟然有一半在北城制药厂的手里。

    他们若想.开的话,必须每年向北城制药厂支付大笔的专利费!

    在看到.了这些资料之后,林之锋笑了,把一个专利卖给两家中国企业,这一直是西方企业惯用的伎俩,最最著名的就是上海大众和南汽集团并购英国的著名的汽车生产商罗孚汽车了。当时罗孚就是把一款汽车的知识产权拆开来分别卖给了上海大众和南汽集团。弄得两家公司都无法正常地生产这种轿车,最后还是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出面,让两家公司合并了,否则的话这个案子还不知道打到什么时候呢。而现在海星制药和北城制药又陷入了这种泥潭,只能说事情有些不可思议!

    不过林之锋却觉得,现.在并购海星制药厂,对于北城制药厂来说绝对是一次天大的机会,一来可以借机扩大自己,二来可以完全掌握那个能够带来大笔利润的专利方剂,而北城制药亦可以趁此机会完成市场的整合!所以他决定该出手时就出手,先完成这次并购再说!

    接下来,林之锋决定寻找与海星制.药厂的领导对话的渠道,还有与中海的有关管理部门进行沟通。

    要知道这种并.购并不同与市场上的股票买卖,这是大规模的并购,是通过双方的法人之间进行的,必须得到双方的同意还有,上级主管部门的批准。

    在中国,这两个方面是缺一不可的。否则的话,并购行动是不可能成功的。

    由于这个原因,林之锋决定先去接触一下对方的领导,看看对方是否希望被收购,同时也想借机考察一下海星制药厂的经营情况和基础设施。

    要知道在中国上市公司有很多猫腻,单单看上市公司的报表和资料是什么也看不出来的,亲自现场踏勘才是王道!

    为了方便自己考察,事先林之锋派周康民和该公司的一个领导进行了私下里的交流,通过交流他了解到,该公司从上到下都希望能有一家企业在适当的机会来解救他们。

    要知道就在林之锋做出并购他们公司的决定的时候,这家公司已经有四个月没有开工资了,工厂职工的怨言很大。

    而公司的领导为了平息职工的愤怒想了很多办法,都不奏效。

    而此时传来北城制药要收购他们的消息对他们来说简直是天大的喜事,要知道几乎所有的海星员工都了解两家公司争夺一个专利的事情,同时也知道北城现在是明星企业,很有展前途,所以只有北城和海星联合起来,他们的日子才会好过这个观点在该企业内已经被普遍地接受。

    只是作为收购方的北城制药厂对此的态度却一直不冷不热,所以弄得他们也毫无办法。

    此刻林之锋一派助手前去,他们立刻就高兴坏了,给周康民的答复也是,随时欢迎收购方的领导来海星企业实地调研……

    虽然对方已经对自己敞开了方便之门,不过林之锋还是决定以私人的身份去一次,因为只有如此才能掌握最最详实的资料……(,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6,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

上一页 返回目录下一章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