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 宋伐(八)(2/2)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章

插到很多重要的职位上,若是自己降宋的消息传出,那么首当其冲的就是自己的儿子,然后就是在汴京的妻妾们。

    自己该怎么选择,现在要么是自己一个人死,要么是全家死,随世昌苦笑着坐到椅子上,也不知道自己在想些什么,最后决定,还是先拖一天是一天吧,宋军既然劝降,那么就必是顾及伤亡。

    那么要投降,总要给老子时间吧,先看看再说,随后让师爷写了回函****过去,天黑之后,迷茫的在那里想着,宋军的火炮,真的就那么厉害吗?也不知道玉昔帖木儿知道襄阳的情况之后,会不会发兵来救?

    就算是来,能赶的上吗?

    ~~~~~~~~~~~~~~~~~~~~~~~~~~~~~~~~~~~~~~~~~~~~~~~~~~~~~~~~~~~~~~~

    玉昔帖木儿也不是个庸碌无为之辈,否则,当初忽必烈就不会让他独自在江北行省代理政事,关于宋军北伐的消息,他早就知道了情况,只是需要南北左右逢源,北面的蒙古各部纷纷过来拉拢,而江北各地更加是民乱如潮,百姓们都已经无心生产了。

    还好,那个赵显一直没有给自己捣乱,一直不问政事,只是在深宫之处研究佛学禅理,在忽必烈在世的时候,还几次托自己上表大元皇帝,说是要出家为僧,被忽必烈一笑了之,因为江北之地自从有个顺昌王朝之后,安稳平定了很多。至少造反的不多了。

    因为造反是要大义的,皇帝还在这里呢?还是正宗的宋室皇族,你们以前度宗皇帝留下的正宗血脉。而手下大部分也是汉人,那么你还要造反的话,有很多人就要问问你的具体用心了。再说了,自从忽必烈刻意交好江南之后,并不禁止你迁移到江南去。

    问题是,很多人还恋着自己的家乡,不肯离去,所以造就了江北河南之地居然出现了短暂的平稳繁荣。虽然大家都知道维持不了多久,但大部分的人还是得过且过了。

    但是战事既然已经发生,再说什么也没有用了。宋军看着这个阵仗可不是单单收回失地那么简单,意思很明显,矛头对准的就是这个顺昌王朝。

    可是你有那么好的牙口没有呢?玉昔帖木儿心里想到。十年修生养息,你江南是,我江北何尝不是呢。近几年来,江北之地的粮食已经超过了中书省的产量,供应朝廷的各路大军所需,同时在忽必烈调集军马时,他也留了个心眼,故意给自己留了一些。不多,也就两万余匹,加上原来的三万骑兵,大元的五万骑兵可以横扫天下。

    关于那个厉害的火器,玉昔帖木儿派出去的斥候早就得到了详细的情况,也仿造大宋的钢炮造了一些,但就是威力没有斥候说的那么大,开始还真有点怀疑是斥候们说谎,但是从扬州、襄阳等地的战况来说。应该是真的。

    看来问题出在火药的原料身上,他也在严令工匠们试验配置,为此也杀了不少工匠,现在的威力已经提高了很多。只是产量少,而没有普及而已。不是因为皇上的突然去世,蒙古各部如果现在同心协力的话,想着一定要比那些宋蛮子生产的要好的多。从郢州城达达其莱乎快马传来宋军北侵消息的时,玉昔帖木儿就已经着手布置阻挡计划。

    第一个命令,就是命令宋军还没有到达的各个城池紧闭城门,加紧收刮粮食进城加强储备,然后就算是城内的人饿死光了,也不许出城,务必保证防地不失。就算是失去了,也要给宋军以惨重的代价。人命嘛,他是不在乎的。

    第二个命令,就是所有骑兵全部集结起来,组成五个万人队。分别游弋在南阳府、信阳州、安丰府、庐州路和濠州附近的地域,因为那里是宋军北上的几个必经之路,而且附近不是丘陵地带,就是视野辽阔的平原。有利于骑兵发挥作用,而不利于步兵奔袭。

    因为仿造过宋军的火炮,玉昔帖木儿知道这个铁家伙分量可是不轻,在平原上怎么能赶得上骑兵的机动性呢?你的火炮虽然射程远,威力大,但是不利于移动,才是最要命的。对于这样笨重的家伙,我们大元骑兵会害怕吗?只要不怕死人,用骑兵的速度冲到你的面前,你的火炮威力再大也没有什么用处。而我们大元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不畏死的勇士。

    玉昔帖木儿心里想着,嘴角不由的翘了起来。露出一种恐怖的狞笑。

    精品尽在,提供最新的全本、免费在线。

上一页 返回目录下一章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