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二章(2/2)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章

讲,他们这些小鸟雀根本不能理解陛下这种大鲲鹏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境界!

    而这些原本名头响当当的大儒,竟然被刘谌的这些学生给说的一愣一愣的……

    就这样,这群大儒经过谯周的鼓动,经过刘谌亲传弟子的改变,他们从思想上已经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他们谦虚好学、孜孜不倦以求上进……

    当然了,也并不是所有的声音都是如此的和谐,还有一些特别的顽固分子,他们就是不接受如今所实行的这些……

    他们总认为刘谌是在逆天行,或者圣贤的大道理不教授,现在整日钻研的、大家都努力学习、努力教授的,竟然是一些做工匠的学问、经营营造厂的学问、跟着商队走南闯北的学问……

    而真正教化万民的学问、王天下的学问、开创盛世太平的学问,大汉书院却没怎么教……

    而他们认为这样做的后果只有一个,那就是把这世上所有的人都变成严重的逐利者,让每个人知道那些只侧重于谋生的学问,会让人的思想有多么的堕落……

    其实这样说也并不是没有道理,毕竟在这样的时期,百废待兴,整个大汉最最需要的不是钱、而是人……

    就是在这样一个状态下,大汉官场上那些嗅觉比较灵敏的人,已经先于朝廷一步,躲过了强制劳动两年,已经在大汉书院学习……

    这群人的眼光不得不让人佩服……在刘大壮提出来,让三品以下的官员,到基层的营造厂和粮食生产社去生产这参与管理,或者参与管理一个驼队或者船队,这都是为了让这种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们真正感受一下,能撑起大汉的,到底是什么……

    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那群嗅觉灵敏的,主动到大汉书院学习的人,就受到了太子和宰相的表扬,他们被称为与时俱进的楷模、善于学习的楷模,你当做榜样,号召大家向这些人学习……

    当然被树立成典型的,是已经年逾百岁的谯周老爷子……

    所以现在大殿上吵得不可开交,他们所讨论的就是,下放这群人到基层去劳动锻炼两年这个事儿是不是可行!

    武将没有涉及到这个事情当中来,所以他们现在把目光聚焦在自己的鼻头上,一言不发!

    现在争吵的三方就是那些真正的书呆子和那些读书读灵活了的嗅觉比较灵敏的人,还有一群当然是工匠和商人出身的新贵……

    书呆子们虽然食古不化,但他们的口才还是挺不错的,最起码小词整出来一溜一溜的,毕竟他们学了那么多东西,就是用来说的……当然那些同样读过圣贤书的嗅觉比较灵敏的读书人,他们的口才也是很好的,再加上他们经过大汉书院的学习,眼界比较开阔,所以他们能够举出铁证如山的事例来,辩倒那些书呆子。

    当然那些真正从基层上、从营造厂的工匠出身、从粮食生产社的农民出身的官员,他们张口就能够说出一连串一连串的数字,这是最有说服力的,因为铁的事实就摆在眼前……

上一页 返回目录下一章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