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七章 前奏(2/2)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章

,可味道和这名字为“罐头”的没法比。

    给陕西百姓发米发罐头,是皇帝从内帑中拔款,狠狠地收买了一波人心,并帮助陕西官府,稳定了大灾中的民心。

    “万岁,万岁,万万岁!”

    “千秋鼎盛,万寿无疆!”

    “百姓焚香祷拜,恭祝吾皇圣体安康……”

    各地的奏疏题本无一不是恭祝贺寿的言辞,皇帝听过刘若愚念诵,只是开心而笑,便命他收起存放,并赏了他一瓶水果罐头。

    皇帝的建议和指点,科学院反复研究试验,终于成功研制出食品较长时间保藏不变质的办法。

    其实,道理很简单,就是高温高压密封。在显微镜研制出来后,微生物的概念已经不是天方夜谭般的想象。

    具体操作就是把食品处理好,再装入瓶罐内,置于沸水中加热,趁热用软木塞塞紧,或者是用油纸、蜡、线绑扎密封,象做酒一样用泥头密封也可。

    皇帝拿出部分资金,并投入从部分宗藩勋贵手中拿到的基金,又与海商总会、江南商会、中华商会合资,在旅顺、崇明、汕头建起了三个罐头厂。

    罐头的品种主要是沿海最方便获得的鱼和南方的水果,而在兵部的采购单中,鱼罐头已经列为军需品之一。

    而历史上罐头的发明,就是因为战争,因为大航海的贸易。军队食品的供应,海员长期在海上需要水果蔬菜,都是催生罐头问世的重要因素。

    为了降低成本,现在的罐头都采用带釉的陶瓷质地,少量进贡的才用玻璃罐。

    给陕西灾民发放罐头,既是皇帝的施善,又是第一批皇家采购,支持罐头厂的举动。

    从奢侈品到普通食品,再到出口赚钱,罐头要走的路,皇帝心里清楚。

    而罐头和压缩食品,将改变战争运输和后勤的形式,意义就更加重大。

    况且,海商总会极为看好罐头,已经在青岛、海南、湄公省筹建工厂,专为他们的海员准备。

    皇帝转身去了偏殿,却发现两个小公主捧着水果罐头,正吃得欢实。

    “父皇,你吃。”小公主舔着嘴唇,把只剩下一点汤水的罐头捧起来。

    皇帝呵呵一笑,拿过绢帕给女儿擦了嘴,嘱咐道:“吃完要漱口,也不能多吃,会坏牙齿的。”

    嗯,嗯!正在吃罐头的另一位小公主连连点头,答应得痛快,吃得也痛快。

    偏殿内原来只有大沙盘,现在却多了公主的玩具。有小木马,小推车,还有毛皮做的圆球。宫人们也是经常收拾,以免屋内杂乱。

    皇帝走到沙盘前,目光移动,投注到西南。

    伐缅,今年最大的战事,也是皇帝最为关注的。

    缅甸虽然战力有限,但有地利的优势,明军还要面对气候上的问题。

    为了对付令人闻之色变的瘴疠,此次战争的投入相当大。蚊帐、蚊香、茶叶、大蒜,以及各种药物,都准备得充足。

    而霜降之后,瘴消蚊灭,明军的行动将会更加顺遂。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就等前线的消息,看将士们能取得多大的胜利,得到多少缴获吧!

上一页 返回目录下一章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