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1 议和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页

    一直聊到深夜,孙承宗实在扛不住了,才得以出宫。.`

    可他在面圣的事情,早已传遍了京师。孙承宗一出紫禁城,就有一群仆役快消失在街头。

    等孙承宗刚到京师的住宅时,就有人6续递名帖,见不到人,就约时间,什么宵禁啊都对他们不起作用。

    孙承宗一是身体确实太过疲惫,二是不想和任何人见面,因此一律不见。

    接下来的几天,京师的人都知道了孙承宗带来的消息。顿时,朝局变得更为混乱。

    御史言官在左都御史曹于汴的带领下,纷纷上奏,要求孙承宗再接再厉,携大胜之威一举夺回山海关,还京畿之地一个安宁。

    另外继续攻击内阁置社稷江山、京畿之地的百姓于不顾,贪生怕死,企图引诱陛下逃去南边,罪大恶极,罪该万死!

    他们的这个言论,还得到一部分在京畿之地有大量产业的勋贵支持,纷纷要求以祖宗之名、大义名分严惩内阁。

    不过说实话,以御史言官为主的这一派,其实也知道山海关一失,就没法和建虏打了。.?`他们之所以喊得凶,是不能输了道义。最后不得不南巡的话,他们跟过去就是,又不损失什么,反而更能掌握大义名分,获得朝堂上的主动权。

    而内阁这一派,他们提出南巡的方案,也是迫不得已。作为大明的当家人,他们是非常清楚,此时的大明,已是风雨飘摇,摇摇欲坠了。

    没钱没粮没兵,中原还到处都是流贼,再在京师和拥有山海关的建虏打,基本上是保不住京师,搞不好就重演当年宋朝两帝被俘的悲剧。

    可要是崇祯皇帝南巡,等于把北方都丢给了建虏和流贼。最终估计还是丢给建虏了。丢城失地的罪名,哪怕是死后,都无颜去见大明历代皇帝。就算是崇祯皇帝自己,也将背负巨大的骂名。以后要是不能收复失地,君臣将牢牢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要是有其他法子可想,不管是内阁还是崇祯皇帝,都绝对不愿意走这一步的,担不起这个骂名。

    而兵部尚书梁廷栋的想法。其实是以上两种对策的折中。但显而易见,建虏好不容易得到了山海关,又怎么可能让出来。就算让出来,那对应的条件,怕也不是大明能承担得起的。换而言之,梁廷栋,怕是一厢情愿而已。

    京师人心惶惶,朝堂上吵成了一片,甚至都没人再去管其他事情。?.??`c?om

    而孙承宗在休息了一日后,于第二天上朝。加入了战局。从大明江山的角度,实事求是的分析,特别是追问勤王军的钱粮,如何和建虏野战等等问题时,才占据了上风。要知道,他是掌兵之人,说话比起内阁那些人要权威得多。

    如此一来,御史言官们表面上大失所望,内心所想却不得而知,而内阁诸位阁臣却松了口气。

    至于崇祯皇帝。之前就已经知道了孙承宗的想法。如今见朝廷上终于不再针锋相对,便做出了决定,准备南巡,放弃北边的江山和百姓。

    他安慰自己。认为自己还年轻,等到了陪都之后,没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下一页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