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儒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页

    第八十八章儒

    魏武挥鞭,枭雄尚未养成,犹自思君报国。

    四世三公袁本初,如今也只是一热血青年。

    枭雄们的年轻时代,还是很可爱。

    为着这一个行将就木的大汉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与热血。

    直到热血消退心渐冷,认清残酷现实,他们才一步步走向了自己的宿命。

    纵然从小是发小,亲密无间,关系好到了极点,几乎要穿一条裤子,也最终兵戎相见,厮杀于战场之上。

    伴随着成长,是无数的羁绊,又岂是能够轻易回头的?

    相行,渐远……

    陆云对于年轻热血的青年们,向来喜欢。

    〖三五?中文网

    m.35zww.

    n

    e

    t

    纵然知道曹孟德与袁本初可能是他未来的的敌人,他也不想在这一阶段便杀了他们。

    一则,自信。

    二则杀了,太可惜。

    这样的人,或许应该有其他的归途。

    如曹孟德,做一做征西将军,开拓汉家江山,或许是他更好的选择。

    没有谁一生下来便是枭雄。

    又有谁能说此时的曹孟德不忠心报国?

    这样的热血青年,就应该燕然未勒,带兵开拓疆土,而不是将计谋用于内斗上。

    汉室已经腐朽,陆云会以最快的速度建立新朝。

    那时,曹孟德可为征西将军。

    助他实现自己的理想……

    陆云便因此与曹孟德,袁本初,蔡邕三人论道,论的是儒家的精髓。

    要改变热血青年的心意,自然要潜移默化,熏陶他们的思想,为往后做些铺垫。

    四人论道。

    小萝莉蔡琰则在一旁静静听着。

    蔡邕也不在意,显然已经习惯了这样的事。

    他的女儿,自然要知道的多些。

    陆云论的是新旧儒学。

    也就是先秦儒家与汉末儒家。

    儒家发源于孔孟,在汉时被董仲舒所改造。

    罢黜儒家,独尊儒术。

    先秦的儒家被董仲舒进行了换血的改造,适应了皇帝的需求,也因此正式成了朝廷的正统。

    却扭曲了先秦诸圣的思想。

    比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孔圣人说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君为君,臣可臣。

    父为夫,子可子。

    这是最基本的人伦,代表礼法。

    但同时,孔圣人也有额外的意思。

    若君不君,则臣可以不臣。

    若父不父,则子可以不子。

    君王没有君王的样子,大臣可以造反。

    父亲没有父亲的样子,儿子没必要听父亲的话。

    这才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本意。

    落到了董仲舒手里,孔圣人的思想便被完全扭曲,成了三纲五常。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仁、义、礼、智、信。

    董仲舒以“三纲”约束人们之间的伦常关系,以“五常”用来调整伦常关系的基本原则。他把三纲说成是“天”的意志,赋予它以神的权威,用“阳尊阴卑”的思想,论证了三纲的主从关系不能变化和颠倒,论证了皇帝统治的神权、皇权、族权、夫权的合理性和永恒性,使“三纲五常”成了精神枷锁。

    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

    父打儿子,儿子不得反抗。

    夫打妻,妻不得反抗。

    这是董仲舒的思想。

    却只是董仲舒的思想。

    孔圣人从来没这么说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下一页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