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却是旧相识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页

    王源忙抬眼看去,只见阶下一人面庞黝黑,身材高大,身形很是威武,大眼大嘴,相貌堂堂,很有些精气神。正拱手朝李适之行礼,眼睛却不经意的瞄了自己j眼。

    李适之微笑拱手道:“度支郎,怎么你今日也想来梨花诗会作诗么”

    “哪里哪里,我杨钊肚子里有j点墨水,敢在这里班门弄斧不过是来瞧瞧热闹罢了。”杨钊呵呵而笑,拱手又道:“在下过去那边,告罪告罪。”

    李适之微微一笑,伸手做了个请的姿势,那叫杨钊的官员恭谨躬身一礼,快步朝前面的人群追去。

    “杨慎矜、王鉷、杨钊都来了,今日这阵仗不小啊。”柳熏直轻轻的嘀咕了一声。

    李适之冷声道:“是啊,今日这梨花诗会可有的排场了;这杨钊到底还是站在了李林甫一方,李林甫现在在宫内下的功夫可不小啊。”

    王源脑中一闪,本来有些迷糊的脑子忽然清明了起来,猛然意识到刚才除了李林甫之外,自己又见到了个鼎鼎大名的人物,就是这位叫杨钊的度支郎了。

    他现在还叫杨钊,j年之后便被赐名国忠,他便是j年后权霸大唐的杨国忠。

    李林甫等一g人等落座于东北首亭台,和西南首李适之等十余人的位置遥遥相对。王源觉得从阵容上己方似乎已经处于下风,因为对方除了参与诗会的文士之外,还有杨慎矜等朝中重臣助阵。反观己方,除了李适之,竟无一人是朝中官员,都是左相府中之人。

    正疑h间,猛听站在竹林之侧的大嗓门迎宾仆役再次高声呼喊起来。

    “户部尚书裴宽到”

    李适之一喜道:“老裴终于来了。”

    “北海太守李邕到”仆役的大嗓子再喊出了一个名字。

    李适之脸se的笑容已经如鲜花般的绽放了开来。

    “河西节度判官王维到”

    “御史中丞颜真卿到”

    “尚书右丞韦见素到”

    “翰林院二夫子孟元昌、彭秀中到”

    “长安国子监教授孙仲贤到”

    “刑部侍郎高适到”

    “江宁丞王昌龄到”

    随着一声声的唱到之声,这些人好像是约好了一起出现一般,一个个迈着方步出现在廊前的青石道上。梨园中p刻便成了当朝官员和名士的聚集之地。

    王源有些目不暇接,耳听着一个个或熟悉或陌生的名字响在耳边,眼睛却没法将他们对上号,不免有些着急,低声问身边的柳熏直道:“王维是哪一位颜真卿又是哪一位哪一位是高适何人是王昌龄”

    柳熏直忙着在李适之身边陪着拱手迎接,没有搭理王源的问话。

    来人分成两拨,户部尚书裴宽和李邕径自朝李适之所在的亭台处行来。李适之也忙命人安排好左右位置,让裴宽和李邕坐在身旁。

    而王源最为关注的大诗人王维和大书法家颜真卿却和其他j名老者被引到中间最大的亭台处落座。j名婢nv立刻上好茶水摆在他们身侧的春凳上。

    这时候柳熏直才有空跟王源解释道:“裴尚书和李太守是左相邀来助威的,中间亭台上坐在中间的布衣老者便是诗坛泰斗王维,他左首边的是刑部侍郎高适,右手边是人称七绝圣手的王昌龄。正在跟人说话的哪一位身材微胖的便是监察御史颜真卿了。怎么二郎想必都听说过他们的大名。怎么样前日我跟你说的话可没有虚言吧,他们可都是我大唐诗坛中独一无二的人物,今日竟然全部聚集到梨花诗会上,有的还是慕你之名而来,你该引以为傲才是。”

    王源心中当然激动不已,没想到今日一下子见到了这么多名字熟悉但却从未谋面的人物,这些人在后世可都是大名鼎鼎,心中涌起一g莫名的幸福感,激动的j乎要落泪。

    这边李适之和裴宽李邕等人已经聊得热火朝天,裴宽说话声音不大,但坚定有力。而李邕虽然老态龙钟但说话声音洪亮,笑声爽朗,一副不拘小节的模样。

    “哪位是王源啊站出来教老夫瞧瞧。”李邕站起身来眼光在身边的十余人身上乱扫。

    王源忙起身来拱手施礼,李适之笑道:“李北海眼里还能有王源这个名字,看来王源的那两首诗真的打动你了。”

    李邕上下看了王源j眼点头道:“少年倒是俊俏,但愿别是昙花一现,那两首诗倒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下一页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