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五章 李邕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页

    清晨的y光照在北海郡衙后堂的庭院中,北海太守李邕身着宽袍手握长剑在庭院之中缓缓舞动。这是他数十年来养成的习惯,虽如今年近七十也不辍此道,剑法平平无奇,甚至根本无法用来与人j手,但是李邕坚持的是这种闻j起舞的感觉。

    李邕的名气很大,在大唐的名士之中,他算是第一梯队中的佼佼者,诗文倒也罢了,他的书法造诣闻名天下,很多人争相索取他的书法作品收藏。他工篆行c皆精,而尤其出名的便是他的行书,飘逸潇洒行云流水。

    人说字如其人,确实有一番道理,李邕这个人的x格也如外界所传的那样顿挫随心起伏无端,让人既摸不著头脑,也不得不赞叹其潇洒不羁。李邕平日三大ai好,喝酒、打猎、j朋友。自从来到北海郡当太守之后,李邕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中,倒有三百天是在忙着这三件事,北海郡的政务他是一概不理。

    好在北海郡衙下属的官员们个个敬业,倒也将北海郡治理的井井有条没出什么纰漏。

    一般的人要是这么做的话必为人所诟病,但李北海这么做就叫名士风度,很少有人责怪他这么怠慢政务。李邕也很享受这种名士的生活,甚至有时候为了维持自己的行事风格而刻意的去做些事情,以维持形象。

    就拿j朋友这一项来说,李邕曾于酒后自比汉时贾谊战国信陵君,表示自己既有本事又礼贤士人之意。但为名所累,为了维持自己ai叫朋友的这种形象,李邕也不得不b着自己跟各种各样的人结j,表示自己不负贾谊信陵君之名。

    不懂的人自然j口称赞大拍马p,而真正聪明的人便可看出端倪来,譬如天宝三年离开京城的李白云游至此,李邕自然是殷勤接待,召唤了一大帮子朋友来请李白喝酒聊天游山玩水。聪明的大胖子李白j日时间便看清楚了李邕的内心,看出了李邕其实并不如外界所传的那般礼贤下士尊重年轻才俊,离开时甚至还写了一首诗送给李邕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诗曰: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时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李白是聪明人,看得出其实李邕其实骨子里是看不起这些年轻人的,以李白的脾气,自然是直接指出来,不给李邕任何面子了。

    李邕心里如何想的不得而知,但从他依然如故的行为上就知道其实他根本不在乎李白的劝诫。他本就是自负之人,李白虽诗名满天下,但李邕可从未仰视过他,这便是李邕的自信。

    这些东西对李邕而言其实都是一些小的困扰,李邕真正最大的困扰来自于他的财务问题。他所喜欢的宴饮、骑马打猎、j朋友这三件事情正是最耗费钱财的三件事。虽然身为一郡太守,每月俸禄也只有十余贯而已,再加上车驾住房粮食马料雇佣仆役炭薪等等方面的补贴,每月拿到手的不足二十贯。

    二十贯在普通百姓眼中自然是个大数目,慢说二十贯,两贯钱也能让一户七口之家一个月能混饱肚子不至于挨饿了。若是李邕拿着二十贯只是给自己一家子用的话,不消说过得必是小康生活,滋润的很。

    可惜的是,李邕要过名士的生活,他要宴饮,他要前呼后拥的骑马打猎,他要和广大的名士j往,而且所有的费用他还要一手承包了。这样一来,他的花销便如流水汤汤,没个尽头了。

    当然,李邕自己的名气卖些诗文书法倒还是有些进账,但市场需求毕竟有限,并非所有的人都喜欢李邕的书法,特别是名士圈子里对他不严谨的写字风格甚是有些诟病。而且就算喜欢李邕的字的人,收藏一副也就够了,也不可能三五十副的往家里买。

    所以,李邕的财务问题成了最困扰他的问题。偏偏李邕不肯承认自己没钱,与人j往宴饮时所有的费用大包大揽,为了维持形像依然故我,导致他的钱根本就不够用,经常陷入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下一页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