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64 淮军精锐(2/2)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章

和军务。

    这种制在清代中前期东北封禁时还可以应付,但是进入近代,以营口开埠为标志,东北骤然与世界相遇,面对前所未有的大变局,原有的行政制完全无法适应。

    东北政的改革迫在眉睫,“道”的设置就是东北行政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而东北第一个设置的“道”就是驻营口的奉锦山海关兵备道。

    奉锦山海关兵备道的前身是驻营口的山海关监督,其设置是营口开埠的产物,根据《中英天津条约》:“领事官署领事官与道台同品;副领事官、署副领事官及翻译官与知府同品。视公务应需,衙署相见、会晤文移,均用平礼。”

    据此,作为开埠口岸的营口应设置与外国领事平级的道台,以便于平等办理外j事宜。

    同治五年十月十五日(1866年11月21日)“准裁撤山海关监督,改设奉天、锦州、山海关等处兵备道。”

    奉锦山海关兵备道除了负责海关及外j事宜之外,还统辖辽南各州县的行政事务,“将沿海之金州厅、岫岩城、复州、海城、盖平县地方官员及所属佐杂,悉归新设道员管辖。”

    同时还加按察使头衔,负有监察全省大小官员的重任。

    道台本是正四品职级,加按察使后便升为正三品(事实上出任此职的官员往往因资历等原因都享受二品顶戴)。此外,作为兵备道还辖制驻防营口的海防练军营。可见,奉锦山海关兵备道是集行政、外j、

上一页 返回目录下一章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