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8 东西问题】(2/2)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章

有总裁的道理。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前,日本全权代表伊藤博文和清政府全权大臣李鸿章曾有一段令人回味的对话。伊藤:“十年前我曾经给过大人一句忠告,希望贵国迅速改革内政,否则我国必定后来居上,如今十年过去,贵国为何一点改变都没有?”李鸿章叹了一口气说:“我国之事,囿于习俗,未能如愿以偿也。”

    然而,中国的体制改革落后仅仅是一句囿于习俗所能解释的吗?中国的洋务运动比日本的明治维新还要早,但是中日甲午战争却以清朝失败而告终。其中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呢?而日本因明治维新而崛起,福祸相依,明治维新最终带给日本更多的是无尽的苦难,以及70多年后差点亡国亡种。那么,日本的明治维新还能算是成功的改革吗?日本近代以来的致命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1882年3月,时任日本内务卿的伊藤博文登上了一艘开往欧洲的客轮。人们惊讶地发现,在随行人员中居然有几位艺伎,他们这是去做什么?原来伊藤此行是奉有重大使命:通过艺伎打通关节,寻找日本宪政之路。日本明治维新之后,虽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以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依然存在,欧美列强以日本法律不完备为由,拒绝修改不平等条约。在国内,很多地方都发起了声势浩大的自由民权运动,提出的口号就是开设国会和制定宪法。s1();

    内忧外患使明治政府意识到必须制定宪法设立国会,否则政府本身很可能被推翻。事实上在伊藤此行11年前,日本就曾派使团去欧美考察了一年多,已经意识到日

上一页 返回目录下一章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