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9 卡罗尔一世热情招待】(2/2)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章

有消费品不足的问题,但它借款是为了进口石油。罗马尼亚领导人齐奥塞斯库在东欧集团中是一个异类,他在处理外债和消费品方面的政策表现得非常异端。

    1979年美国忽然大幅提高了利息,世界资本市场的贷款变得非常昂贵,借了外债的国家必须用越来越多的外汇来支付利息,借新债还旧债,“高利贷”使很多国家的外债滚雪球地恶化。

    1982年,罗马尼亚需要用80左右的出口收入来支付外债利息,这种情况是不可持续的。

    豪华的佩莱斯堡在喀尔巴阡山中,罗马尼亚第一任国王卡罗尔一世给自己修建的夏宫。

    卡罗尔并不是罗马尼亚人,而是德国的王子,他的登基反映了罗马尼亚建国过程中的强国博弈,也折射出19世纪中叶席卷欧洲的“1848革命潮”。

    这股革命潮始于法国,后来蔓延到许多国家,革命者追求自由主义的浪漫理想,推动激进的社会变革。

    罗马尼亚地区也出现了“48斗士”,他们的斗争还带有本土特色——反对土耳其的统治,实现民族独立。

    摩尔达维亚的一位王子(库沙)是出色的斗士,他通过上层选举把摩尔达维亚和瓦拉几亚这两个受土耳其管控的小国联合起来,然后积极推行土地改革和普及教育,同时也进行体制改革来加强他个人的权力。

    他的改革触动了很多人的利益,最终被迫下台流亡。

    接替他的就是华皇现在正在与之谈笑风生的德国王子卡罗尔,这是西方诸国博弈后的决定,它们害怕俄罗斯的势力在这里扩大,而激进改革造成的不稳定局面是很容易“引狼入室”的。

    德国在特兰西瓦尼亚原本就很有

上一页 返回目录下一章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