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一章 扁担7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页

    沈建寒坚定的摇了摇头,恳切的说:“绝不可能会这样的,就是再急,就是别的都不要了他们也不会扔下这根扁担的。那是在一九二八年,朱德、陈毅带领湘南起义的队伍,到达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砻市,同主席带领的工农革命军会师,组成工农革命军第4军主席任党代表,朱德任军长。我那时就已经在井冈山g革命了,我们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罗霄山脉中段,周围五百里都是崇山峻岭,地势十分险要着嘞。那时候日子清苦,要什么没什么,哪像现在过得这么丰衣足食的,四面的敌军都严密封锁着,我们同国民党统治区j乎断绝了一切买卖jia易往来,根据地,不管是拿枪杆子的还是抡锄头把子的,日子过得都是十分困难,所需要的食盐、棉花、布匹材以及粮食奇缺,要钱也没钱。咱们队伍上除粮食外,每人每天5分钱的伙食费也难以为继。一日三餐大多是糙米饭、南瓜汤,有时还吃野菜,严冬已到,战士们仍然穿着单衣。冷啊!为了解决眼前的吃饭和储备粮食问题,司令部发起下山挑粮运动。这些粮食大部分从宁冈的大陇运来。大陇的粮食是砻市、古城等地集中起来存在那里的。朱德也常随着队伍去挑粮,一天往返50公里。他的两只箩筐装得满满的,走起路来十分稳健利落,年青力壮的ia伙子也常被他甩得老远。战士们从心眼里敬佩朱军长,但又心疼他。四十开外的人了,为革命日理万机,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累坏了怎么办?大家一商量,就把他的扁担藏了起来。朱德没了扁担,心里很着急,他让警卫员到老乡那儿买了一根碗口粗的竹,自己动手,连夜做起了扁担。月光下,他破开竹子,熟练地削、刮、锯,一会儿就把一面h一面白的半p竹子,做成了一根扁担。为防止战士们再藏他的扁担,就在上面刻了≈qu;朱德记≈qu;3个大字。第二天,三星未落,挑粮的队伍又出发了,朱德仍然走在战士们中间,大家看见他又有了一根新扁担,感到十分惊奇,崇敬之外更增添了j分g劲。从此,朱德的扁担的故事传开了。井冈山军民为了永远纪念朱德这种身先士卒、艰苦奋斗的jg神,专编了一首歌赞颂他:≈qu;朱德挑谷上坳,粮食绝对可靠,大家齐心协力,粉碎敌人‘围剿

    萧若云瞪着大眼睛神往的望着沈建寒手里的扁担叫道:“难道这就是那根大名鼎鼎的朱德的扁担!”

    “不,这根是我的。”沈建寒一点儿没有惭愧的回答道,“朱德的扁担后面儿变得红了,我这根因为有我灵力的淬炼所以一直都是绿的。”

    失望的情绪不可抑制的从萧若云眼中飘过,如果是那根闻名遐迩的扁担一切都有可能不同,但是,当时那么多的扁担,就算是其他的任何一根都不具有那独特的意义,都被淹没在历史的烟波浩渺之中,不再有丝毫的作用,对沈建寒手里那个扁担,萧若云也失去了兴趣。

    “对您来说,这扁担凝聚着回忆,它是无比珍贵的,”萧若云看着沈建寒的脸试探着劝解道,“可现在人未必会理解您老当时的艰辛,未必会和您一样珍视这根扁担,有可能他们只是为了不让您生气才装着喜ai这根扁担,其实没有往心里去,我们到烈士陵园扫墓也都是一样,基本上都是当un游的,谁也不会往心里去,顶天就是在老师面前装装样子,老师还不是一样,也是装样子给我们看的。”

    “不会的,”沈建寒坚决的说,“那孩子绝对不会的,他还说长大了要拿着这根扁担重上井冈山呢。”

    沈建寒的话让黎叔微不可查的抖动了一下鼻翼,只有萧若云知道这是黎叔生气了,黎叔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下一页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