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一五章 卿乃大汉所需之人才(2/2)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章

臣的地方。

    李荩忱刚刚和黄琦等人商量了一下中原屯田的方案,目前来看中原屯田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人口不足,肥沃的土地曾经养育了众多的人口,但是现在没有人就算是土地再肥沃也只是便宜了荒草。

    好在现在大汉已经不像是早年开发南中和岭南等地一样缺少人,甚至不得已让军队就地转业开始军屯,拿下安南之后大汉的触手开始向整个后世的中南半岛延伸,这样带来的好处不只是中南半岛以及南洋诸岛上丰富的矿产,比如黄金,还有不少当地的土著。

    和后世唐宋之后南洋已经形成大大小小的邦国不一样,这个时候的南洋实际上还是半开化和未开化状态,面对大汉几乎没有什么还手之力,很快一批一批的土著就开始被运送北上,这也是能够快速弥补大汉的人手少因此对南洋控制力不足的好办法,既然我们一时半会儿人多不了,那就让你们的人少一些好了。

    这些被俘虏的土著开始充斥于岭南甚至江南的田野之间充当最廉价的劳动力,甚至可以称之为奴隶,而相对应的,大汉的青壮年也就有机会可以进入军队、工坊以及响应朝廷更加优惠的北上屯垦政策,积极地北上分领田地进行耕作。

    华夏民族固然安土重迁,但是不要忘了江南的大大小小家庭基本上都是中原地区迁来的,因此现在对于他们来说,北上并不能算是背井离乡,而是荣归故土。

    三百年衣冠南渡,现在已经是回去的时候了。

    到北方去、到祖祖辈辈香火延续的地方去,为祖坟加一捧土、告慰列祖列宗的在天之灵,这已经成为了南方的一大口号。

    三百年,多少代人都已经灰飞烟灭,实际上百姓们对于北方这个曾经家乡的认同感并不高,但是朝廷出面在背后推波助澜,这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一种潮流。

    别人都回乡祭祖,自己不去,那岂不是大不孝?

    所以现在北方中原开垦的事情倒是解决了大半,朝中对于当初李荩忱进攻安南的非议也逐渐烟消云散,没有安南那边过来的奴隶,朝廷看着大好的土地也无计可施啊。

    中原毕竟是中原,李荩忱相信只要时间够,人口、粮食等等都会快速恢复,不要怀疑华夏民族的耕地能力和繁衍能力,这是不折不扣的种族特技。

    六部官员信心满满,李荩忱也就把心放下了,只要他们想去做,中原快速恢复元气并不是什么难事。

    “陛下到!”

    “臣长安工坊祭酒刘焯(长安书院祭酒刘炫)参见陛下。”两名中年人急忙躬身行礼。

    “两位爱卿请起!”李荩忱大笑道,“朕在江东,就已经听闻两位之名,卿等都是我大汉所需之人才,国家之栋梁。关中工商之发达、文化之传承,两位功不可没!”

    刘焯和刘炫对视一眼,只觉得血往上冲,陛下的字字句句都流露出来对他们的赞扬和信任:“承蒙陛下厚爱,臣等愧不敢当。”

上一页 返回目录下一章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