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2 基情四S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页

    关于援助德国,美国人早就有这个计划。

    世界大战刚刚结束的时候,当时的粮食总署署长、现在的美国商务部长、未来的美国总统赫伯特·克拉克·胡佛就提出了一个援助德国的计划。《巴黎和约》签订之后,协约国官方停止了对德国的救助,为了让这个计划变成现实,胡佛建立了一个资源组织,自筹资金对欧洲的儿童和难民实施救济。

    据统计,胡佛通过这个救助计划,募集了超过25亿美元的资金。

    25亿美元,这可不是个小数字,如果说募集这些钱全靠胡佛的个人魅力那纯属扯淡,胡佛的这个计划是迎合了某些利益集团的需求,所以才能有这个规模。

    胡佛通过这个救助行为,在欧洲和美国都获得了巨大声望,胡佛本人也因此顺利入阁,成为美国的领导人之一。现在美国人旧事重提,想必又从中发现了新的商机,否则查尔斯不会这么好心。

    政治家背后都是有财团支持的,查尔斯也一样,如果这是一个商业行为,那很好理解,但如果是政治行为,美国人的目的就很令人费解。

    甚至可以用y险来形容。

    如果抛开美国和兰芳不谈,在对待德国的问题上,英国和法国之间有着巨大的分歧,这个分歧基本上是属于无法调和那种。

    美国人肯定是要站在英国人一边的,但因为世界大战的破坏,美国国内的“孤立主义”思想严重泛滥,美国政府想要再想世界大战中给予英国支持并不容易。而兰芳虽然也主张对德国宽容,但因为兰芳和法国的盟友关系,兰芳还是比较克制,选择和法国政府共进退。

    这个前提下,英国人想要复兴德国的想法并不容易实现。

    查尔斯现在向秦致远提出这个援助德国的计划,背后的动机的确是险恶。s1();

    好吧,秦致远是隐约记得的,好像就在原本的华盛顿海军会议上,美国人破坏了英日同盟。现在情况和曾经的华盛顿海军会议不同,日本已经成为兰芳的附庸,兰芳和法国的同盟关系是英国人最大的y影,所以破坏兰芳和法国的盟友关系,应该是查尔斯此行的主要目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下一页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