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9 不设防(2/2)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章

更麻烦,上一次世界大战前,加拿大只有八百万人口,但就是这八百万人口,加拿大却凑出来一支总人数为六十二万人的军队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在世界大战中,加拿大人和澳大利亚人的表现同样出色,索姆河战役后,加拿大人赢得了“先锋队”的声誉,在1917年4月份进行的维米岭战役中,加拿大人付出了惨重代价,为协约国赢得了维米岭战役的胜利,同时也为加拿大赢得了能够以一个独立国家名义参加巴黎和会的地位。

    世界大战共给加拿大造成六万六千人阵亡,十七万人负伤,这个比例和澳大利亚人不相上下。

    但令人感到遗憾的是,世界大战结束后,在维米岭战役中负责指挥加拿大部队作战的指挥官阿瑟·克里回到加拿大后遭到审判,理由是阿瑟·克里指挥的部队伤亡太大,给加拿大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

    真特么惨,加拿大人现在就算是想参战,估计也没有加拿大将军敢领兵作战,打输了是国家罪人,打赢了也要被审判,加拿大的将军们都是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

    这么一算,唯一响应英国政府号召的就只剩下印度人。

    印度人确实是人口众多,上一次世界大战中,有上百万印度士兵在欧洲作战,也同样为了大英帝国的利益出生入死。

    也算不上作战吧,整个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协约国从来没有起过任何一次以印度人为主力的战争,印度人在战场上承担的都是辅助任务,挖挖战壕、搬搬东西、送送伤员什么的,和华工刚开始时的任务差不多,英国人不敢让印度人承担任何有难度的作战任务。

    但纵然如此,印度人也依然是大英帝国国王王冠上那颗最耀眼的明珠,如果没有印度人的参与,英国就要征召女人上阵,虽然这在上一次世界大战中已经有先例,但这绝对不是英国人愿意看到的场景。

    英国本土面临的问题和法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这些国家一样,英国在上一次世界大战中同样死伤惨重,虽然没有法国每28个人就有一个人伤亡那么惨,但英国的比例也到了57比1,英国新一代有生力量还没有长大成

上一页 返回目录下一章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