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五回 清宁宫诸王公争位 吴三桂兵阻山海关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页

    如果这个世界上有报应的话,那对于皇太极来说,眼前的这种情况就是报应了。清宁宫内,剑拔弩张,而一代英主皇太极却躺在龙榻上,乌青的嘴角尚有一丝血迹,而原本孔武有力的手臂,此时也无力的搭在榻弦上,再看看跪在地上的痛哭的j个嫔妃。一代英主就这样被李无庸的一场战争而气死了。

    而更让人担心的是,一生雄才大略的皇太极却犯下了一生当最大的错误,死前没有立下遗昭,偌大的江山居然没有指明谁来继承,这不由的不说是一大败笔。

    而更为奇怪的是,仿佛冥冥自有天意。此时的情景居然一十七年前同出一辙,十七年前,同样是这里,只不过躺在龙榻上的人不同而已,那个时候是努尔哈赤,地上的却是皇太极、代善、多尔衮、阿敏、莽古尔泰等大臣,那个时候的他们,也同如今一样,丝毫没有失去父亲的悲伤的意,他们所讨论的也是汗位,最终皇太极取得了胜利,努尔哈赤的棺梓也得以安入寝陵。

    只不过今天床上换了一个人罢了,从老换成了儿,皇太极躺在上面,下面的仍然是十多岁的代善以及他的儿,豪格、多尔衮、多铎、郑亲王济尔哈朗、英郡王阿济格、颖郡王阿达礼以及其他的王公贝勒,再到后面就是索尼、螯拜、苏克沙哈、范程、洪承畴等诸大臣了。

    根据努尔哈赤有遗诏,规定皇位的继承要满洲贵族来讨论。有七个人的意见举足轻重:四个亲王,就是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肃亲王豪格;还有三位郡王,就是英郡王阿济格,豫郡王多铎和颖郡王阿达礼。当时,最有希望夺得大位的是肃亲王豪格和睿亲王多尔衮。

    豪格的有利条件主要是:第一,为皇太极长,三十四岁(比多尔衮年长两岁),正值壮年;第二,人才出众,容貌不凡,有弓马才;第三,久经战阵,屡获军功;第四,皇太极生前亲掌的正h、镶h和正蓝三旗大臣拥护豪格继位,尤其是两h旗贝勒大臣更是誓死效忠。

    多尔衮的有利条件主要是:第一,是努尔哈赤第十四,皇太极之弟,时年三十岁;第二,受到父亲的钟ai。而更重要的是努尔哈赤曾留下遗言: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下一页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