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4 那就去驻京办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页

    859

    024 那就去驻京办

    本来,中央的会议还要后天才开。可是,隆书记通知吴中有,提前一天出发。想到明天一大早就要动身,在电脑前坐了一会,还不到九点,吴中有就准备上床睡觉。要是平时,不到十二点,他是不会上床的。

    在省府上班,晚上没有睡好,还是有不就余地,比如说可以走动一下把瞌睡虫驱掉,还可以做其它事。可是,坐车上就不行了。要是睡得不好,在车上肯定得睡觉。作为秘书,尤其是陪领导外出开会,这样的行为,极有可能误事。对于领导来说,小车就是移动的床,他们恰恰可以利用坐车的时候好好睡上一觉,好养精畜锐。可秘书不行,这个时候你得振作精神,看是否有电话的进来,看是否有异常事情发生。

    洗完脚,孤零零地躺在床上,吴中有不免有些落寞。与前妻离婚快两年了,女儿基本上没见过面,一个人孤孤单单地过着日子。虽然,和罗莉有过亲密接触,可她只是为了满足**,还带有报复的成分,根本不是为了爱情,也就谈不上男欢女爱。

    许笔群是个好姑娘,可是,她是个未婚姑娘,我虽中意,可她愿意吗?那次接触之后就再也没有见过面了,可能是她知道我是二婚男人,不愿意和我来往了。想着这些个问题,吴中有不由纠结起来,睡不落觉。

    正困扰中,手机响了。莫名地,吴中有居然有些兴奋。睡不着觉,有人打电话,至少可以消磨时间。这样想着,他爬起床,拿起手机,见号码是邵英博的,不由诧异了一下。

    调去驻京办之后,邵英博从没有主动打过我的手机,今儿个怎么打我手机了?吴中有摁通手机,平静地说:“邵副主任,你这大忙人,怎么有时间打我手机?”

    邵英博说:“吴大秘,你这样说,就是寒碜我了。驻京办能有什么事,你们不来,这个地方就是和尚庙,冷清得很。”

    吴中有说:“驻京办连接着京城和省里,怎么会没事呢?”

    邵英博说:“在我的记忆里,隆书记从来没有来过我们驻京办,你想想,我们能有事吗?”

    这句话极有可能,上次陪隆书记去京城,就没住驻京办,因为隆书记不相信他们。吴中有说:“怎么,你想邀请隆书记去你那儿住?”

    邵英博说:“隆书记来京城开会,如果他老人家再不来我们驻京办,这个机构就得撤了。”

    吴中有说:“你这是什么话?”

    邵英博说:“省委书记来了京城都不来驻京办,其他领导了京城还敢来我们驻京办吗?中有老弟,看在我的面子上,你做做隆书记的工作,来我们驻京办看看,我代表驻京办的十四名干职工谢谢你了。”

    这话带有明显的哀求成分,让吴中有心头就是一软。以前,喻国和和他那派系的去了京城,应该会去驻京办。可现在不同了,是隆书记当一把手,如果他不去,其他领导自然不敢去,驻京办真的只能撤了。可是,隆书记不信任他们,这是他不愿去的最为主要的原因。做他工作,能成吗?吴中有不敢答应,想到以前他对自己有过提携之情,但还是说:“邵主任,隆书记明天来京,你先作好接待准备,我想想办法!”

    挂断手机,吴中有感觉心情好了一些。事业要紧,儿女情长什么的,还是先搁到一边吧。这样想着,他躺了下去,慢慢地进入了睡眠状态。

    早上醒来,吴中有居然是定的闹钟闹醒来的,他很为这种睡眠质量高兴。搞完洗漱,他感觉自己神清气爽,精神好得不得了。他看了下时间,见到了七点整,便出了房间。和老范师傅约的时间是七点过十分,他不想让老范等,而是自己下去先等。平时上班,老范是不会来接他的,可今天不同,他得陪隆书记去北京,所以老范必须得接。

    七点过十分,老范来了。见吴中有在等,他很客气地说:“范秘书,劳你久等了!”

    吴中有说:“范师傅,您太客气了!”

    接下来是去接隆书记,出发的时间是八点,从吴中有的住处到隆书记的住处要二十分钟,整个时间还有半个钟头的节余。所以,只要路上不发生大的事故,时间是绰绰有余。这个时间是老范定的,很科学。

    吴中有没去过隆书记的住处,只知道和喻国和住在同一个大院。如果不是罗莉,他从来没有进过那个院子。忽地,他想起了一个问题,不由问道:“老范,隆书记的住的地方没有招牌,没有门牌,怎么找啊?”

    老范说:“那个大院住的是三大家的主要领导,一般人没必要去找也不允许去找。为了安全起见,所以没有招牌也没有门牌。不过,因为围墙和红色的,圈子里的领导都称红色大院。”

    红色大院?这个名字大气,又有神秘感,确实符合那个院子的特点。

    到了红色大院大门口,小车减速。门卫只判断了一下,便升起起降杆,放小车进去。很快,小车在一二层楼前停下。下车的时候,吴中有惊了一跳。因为对面就是一栋三层楼,红色大院里面最高的楼,他曾跟着罗莉进过这栋楼。只是现在大门紧闭,落着一把大铁锁,还有戳着刺眼红色章子的白色封条。

    见他神态有些异常,老范说:“吴秘书,你怎么啦?”

    吴中有急忙掩饰道:“没、没什么,我——”

    老范说:“你知道那栋房子是谁的吗?”

    吴中有点了点头,又急忙摇了摇头。

    老范说:“那是原省委书记喻国和的,唉,真想不到,就要退休了,竟然落得如此可悲的下场。刚来的时候,他是个多好的领导,没有架子,还为老百姓着想。”

    这些倒是没听说过,见还有时间 ,吴中有不由追问道:“你了解他?”

    老范说:“我在省府开了十多年车,省府大大小小的事情,我都略知一二。喻国和来的时候,我省是全国有名的贫困大省。在他主政我省初期,他曾在各种场合誓言让江北省尽快脱贫。

    有年冬天,电视新闻里播放喻国和在接受中央电视台记者采访时所谈的话,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他说,对江北省的开发建设心要热头脑要冷静,不能一阵风,不能赶浪潮更不能赶时髦,不能大呼隆,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然后,他提出了三千万江北老百姓振奋的三条举措:第一是多修路,要想富多修路,这句话对我们现在的江北省的发展依然管用。江北省有许多资源优势,矿产、能源、旅游、生物等方面的资源都非常丰富,由于交通问题,外面的东西进不来里面的东西出不去。大举修路肯定能使我们江北省从一个不靠江不靠海不靠边的三不靠大省,变成南北贯通东西交通的通衢大省;第二是是要退耕还林,又要实事求是,想好出路。比如说退耕之后,还什么林,种什么草?如果退耕之后,群众的生活不仅没有好转,反而越过越苦,退耕就是一句空话。你一走,群众就会复耕。而且,退耕还林采用什么样的方式,究竟是由农民自主选择种什么树,还是由政府决定?在江北这样一个相对落后的地区,农民对市场的了解毕竟有限,自主选择难免有盲目的成分;但如果一概由政府决定,也不一定看得准。因为市场是瞬息万变的,而且种草植树见效比较慢,其中的风险由谁来承担呢?

    他还说,省委省政府一定会把交通建设作为江北的第一个重点来抓,省委省政府的计划就是‘五年打好基础,十年重点突破,十五年初见成效’,按照这三句话去作,喻国和承诺只要他在位一天就要干好一天,力争在他的任期里全省农村实现小康!

    喻国和的话使我们感到这是一个非常实干的高级干部可,是,谁又能够想到,这位在所有场合都为江北百姓‘鼓与呼’的省委书记,竟是一条大蛀虫。”

    老范,就一个省府的司机,竟然有这样一般见识,太了不得了!久病成医,病生久了的病人,因为长期与药打交道,知道吃什么药,吃多少,哪个时候,病人自己也成了治病专家。老范也是耳闻目睹多了,对一些为政方针有了个人的见解。

    吴中有不由夸道:“老范,你这些见解认识和隆书记聊过吗?”

    老范摇头,说:“我哪敢啊,再说了,在省领导面前,我从不说这样的话,和你们瞎说还差不多。”

    领导的认识肯定是走在前面的,一个司机和他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下一页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