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4 常务副市长的细微改变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页

    078

    034 常务副市长的细微改变

    【034】常务副市长的细微改变

    第二天上午,市政府会议室,江帆主持召开了市长办公会。会上,他通报了昨天常委会上研究通过的几项重要决议。

    会上,副市长段金宝首先汇报了《关于城市供水价格调整情况》,确定从明年开始提高供水价格,提出。

    段金宝汇报完毕后,江帆说:“对于这个问题,我谈下自己的意见,水价的一项民生的大事,尽管涨幅不大,但却关系到家家户户,这项工作一定要广泛宣传,引发资料,要向老百姓发明白纸,另外要组织听证会,要请市民代表参加。以后,凡是政府工作涉及到民生问题时,哪怕我们延缓执行时间,也要让老百姓知情和理解。我就说到这儿,你们继续。”

    几位副市长也分别汇报了各自分管工作的情况。按汇报程序,轮到了常务副市长鲍志刚汇报了。他主要汇报了全市财力投资项目有关情况和明年的棚改工作情况,以及《关于今年以来的经济运行情况和明年的计划安排思路》的情况汇报。

    江帆说:“这个汇报我们可以着重讨论一下,也是为了贯彻落实市委关于明年政府工作及早安排的精神……”

    会议召开的很成功,高效、务实,涉及到讨论具体问题时,也都积极发言,献策献计,达到了预期效果。

    江帆感觉市长办公会要比市委常委会轻松一些,也可能市长办公会是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吧,尽管不能完全掌握副市长们的心理,但从形式上他是能够掌握的,几位副市长们在会上汇报真实的工作情况,相比常委会,就具体得多,琐碎得多了,有点像关门安排自家事那样轻松自如。当然,原则上还是要以市委对当前各项工作的指导意见来布置政府工作的,这一点不会有任何的偏离。

    最后,江帆又对当前几项重点工作作了安排和部署,尤其是提醒大家要高度重视清欠民工工资和信访工作两项工作,这两项工作也是年终岁末最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工作。

    散会后,江帆把鲍志刚留下了。

    他又单独跟鲍志刚交换了昨天跟佘文秀沟通的关于招商引资特别是对引进外资企业的一些想法,诚挚地征求了一下鲍志刚对这方面工作的一些想法和意见,也比较深入地谈了自己对目前政府工作是一些想法,尤其是在城市建设和规划上的一些想法。

    江帆在查看了城市规划方案的有关材料后,他发现有些理念的东西和鲍志刚平时透露出来的观点有相悖的地方,也就是说,鲍志刚不太认同目前现行的城市规划方案,在闲谈中,他才知道现在鲍志刚正在重新研究城市规划问题,这和江帆不谋而合。

    这个发现,让江帆找到了和这个常务副市长的一个共同点,于是,他们在这个问题谈的比较投机,谈得也比较热烈,许多想法和看法出奇的一致,这让两个人都非常高兴。兴致所至,他们还在一些材料纸的背面描描画画,到了下班时间都不觉,直到肖爱国推门进来。

    肖爱国进来了,他看着他们描述的各种草图,不解地说道:“两位市长,到了吃午饭的时间了。”

    江帆一看表,已经12点多了,他看着肖爱国说道:“这么晚了?你要是不进来,我肚子根本就不觉得饿,你一进来就开始叫唤了。”

    肖爱国笑了,说道:“是,的确是我的错,我应该再晚点进来。”

    江帆说:“那我们就直接饿晕。肖秘书长,今天中午怎么安排我和鲍市长。”

    鲍志刚看了看表,显然,他对于刚才跟江帆探讨的问题还有些意犹未尽,他非常赞佩江帆的学识和对未来城市发展战略的意见,尽管他们着重讨论的是城市规划,但由此繁衍出了许多话题,让他感动这个比自己小好几岁的博士市长,在某些问题的认识上,的确站位高,意识前瞻,见解独到。作为副市长,他这是第一次就某个具体问题,跟江帆这样深入细致而且是信马由缰没有任何思想禁锢敞开讨论的,这让他很是受益,尤其是一些前瞻的东西,他只是听说,但是从来都没仔细去琢磨过,这次听江帆的解读,他的眼界很开阔。知微见著,可想而知,省委派江帆来当代市长,必定也是进行了综合考量后才做的组织决定。只是他刚来,又碍于目前自己代市长的身份,有些能力还没有机会施展罢了。

    但是,多年养成的老练,使鲍志刚对江帆的赞佩不会溢于言表的,尽管他对阆诸未来政治新星的看法有了逆转,但不会直接表露出来的。他看了看表,接着江帆的话茬说道:“是啊,安排我们吃点什么特色小吃。”

    肖爱国苦笑了一下,说道:“我本来是想提醒两位领导该吃饭了,怎么我一提醒就提醒出毛病了,这午饭倒朝我说了?”

    鲍志刚说:“当然了,你是大管家,不朝你说朝谁说。”

    江帆说:“阆诸有什么特色小吃?”其实,他想到了肖爱国老乡开的刀削面。

    鲍志刚说:“阆诸的卤煮火烧不错,我吃了好几年都没吃腻,味很正。”

    江帆说:“在什么位置?”

    鲍志刚说:“在朝阳街一个小门店里,是一对老夫妻开的,这个时候咱们去肯定没地方。”

    肖爱国说:“这么晚了,市长们就吃一碗卤煮火烧?”

    江帆说:“只要好吃,能填饱肚子就行。”

    肖爱国说:“我都给领导定餐了。”

    江帆说:“今天不吃你定的餐了,去吃小吃。”

    肖爱国想了想说:“真要去吃,也要派人提前去占座,不然去了咱们等的时候连站的地方都没有。”

    江帆说道:“不用,咱们在外面车里等。吃个小吃还提前去占座,不合适。马上走,让鲍市长说的我这馋虫都出来了。”

    鲍志刚和肖爱国都笑了,鲍志刚说:“我敢打包票,您吃了一顿还会想着吃第二顿。”

    江帆发现,鲍志刚跟自己说话改成“您”了,对于这个细小的改变,江帆有些欣慰,但他仍装作若无其事地说道:“好啊,那咱们说好,这顿老肖请,下顿我请,咱们轮流坐庄怎么样?”

    “哈哈,那还有问题?”

    他们说笑着就走了出来。

    秘书辛磊早就等在外面。

    江帆说:“咱们去吃卤煮火烧,老肖请客。”

    江帆回办公室披上了一件外套,两辆车便开出了政府大楼。

    车上,辛磊说道:“估计咱们得排队。”

    “哦,这么火?”江帆问道。

    肖爱国说:“不是这么火,而是非常非常火,常有北京的人过来吃。”

    “哦,是不是这家的卤煮火烧还有传承?”江帆问道。

    “呵呵,不愧是博士市长,看问题就是不一样。还真让您说对了。”肖爱国恭维的恰到好处,他说道:“这家的卤煮火烧的确有传承,当年有一个享誉老北京的卤煮陈,那是咱们阆诸市清河县人,祖上几代人都做这门生意,就是卖卤煮火烧,当年他们是用五花肉,因为价格昂贵,普通人吃不起,后来他们的祖上就改用猪头肉煮,之后又加上了猪下水,经过几代人的传承,他们陈家的卤煮火烧简直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传说梅兰芳、侯宝林也经常吃他们家的卤煮火烧。新中国成立后,卤煮陈也被纳入了咱们阆诸地方名吃之首。”

    “哦,果然名不虚传。”江帆由衷地说道。

    肖爱国继续说:“本来,这绝活向来是传男不传女的,但是他们家打破了这个规矩,不仅把技术传给了儿子,还传给了女儿,女儿又传给了女儿,现在咱们阆诸的这家卤煮陈就是第五代传人。北京包括咱们当地,甚至整个北方城市,有无数家卖卤煮火烧的,但甭管您吃过多少家,如果没吃过卤煮陈家的,您千万别跟别人说吃过卤煮火烧。这里,不光是味道好坏的问题,而是一种文化的象征了。”

    “哈哈。”江帆下意识地咽了一口唾沫。

    卤煮火烧是北京汉族特色小吃,起源于北京城南的一带,从光绪年间改用猪头肉和猪下水代替后,这道名吃,便受到普通百姓的爱戴。经过民间烹饪高手的传播,久而久之,造就了今天的卤煮火烧,地道的北京人和北京周边的人估计没几个不好吃卤煮火烧的。

    江帆说道:“不满你们说,我在北京上学工作了几年,我们经常在路边小吃摊吃卤煮火烧,经济实惠,尤其是冬天,吃得心里热乎乎的,但还真不知道这个小小的卤煮火烧还有这么多的讲究。”

    肖爱国说:“一个小吃得以传承,肯定有一定的文化背景在里面了,就说这卤煮火烧,被几代人复制,依然受欢迎,必有其根源。”

    江帆说:“有道理,那这个卤煮陈这么出名,为什么不开连锁加盟店?”

    肖爱国说:“这就是民间小吃的魅力所在。中式小吃讲究食材的新鲜,您想,这猪下水跟薯条不一样,怎么统一配送?一根猪小肠怎么给它量化?这都不好操作。”

    “说得也是,那么咱们要去吃的这家在北京没有吗?”

    “有,好多都打着卤煮陈的招牌呢。但是咱们这家是绝对正宗的,是陈家的女儿开的,原先也在北京着,一是咱们出面把她请回来了,二是她年纪也大了。”

    “哦,是咱们政府出面请回来的?”江帆问道。

    “是的,那个时候还是申书记的主意呢,她的店铺所在的地段,最早是爱卫会办公的地段,政府改造后,就盖起了一排门店,特批两间房子免费让她使用。后来她又在后面又盖了两间小房当住的地方。”肖爱国介绍说。

    “这么火的生意两间不够吧?”

    “老人年纪也大了,快干不动了,两间足够。”

    “老人的子女中没有人学这门手艺吗?”

    “现在的孩子们谁还学这个,人家都上大学了,学的都是高科技。”

    他们说着,就见前面鲍志刚的车停在了路边,山子说道:“我天,车都停这么远了!”

    肖爱国说道:“辛磊你们先去占座吧,里边没地方呆。”

    辛磊也就下去了,山子把车停好后,也下去了,他没有熄火,暖风依然开着。

    前面的鲍志刚也下了车,走了过来,拉开车门,坐在了辛磊前面的那个座位上,跟江帆说道:“您看见了吧,后边的车里都有人等着,想吃这一口要么早来,要么晚来,这个时候来就得等。”

    江帆说:“这卤煮火烧让你们说得我都开始垂涎了。”

    鲍志刚说:“的确是好吃,就是有一样不好,这里人太多,太杂。”

    肖爱国说:“晚上好些。”

    “好说,我有这个。”江帆说着,他指了前面的墨镜。

    鲍志刚就张望了一下,说道:“还有没有啊?”

    江帆说:“我口袋里还有。”

    肖爱国说:“怎么预备这么多墨镜?”

    江帆笑了,不答,他的心里暖了一下,想起丁一说让他戴墨镜的事。

    鲍志刚说:“我还好说,不像段金宝,段金宝要是来这里就热闹了,几乎阆诸所有的民工差不多都认识他了。有一次他给老婆去菜市场买烤白薯,结果被大家认出,纷纷跟他要工钱,害得他烤白薯也没买成。”

    肖爱国笑了,说道:“这种情况也被申书记遇到过,就是在这里吃卤煮火烧,被人认出后就向他告状,弄的他卤煮火烧没吃好不说,后来还被老百姓批评官架子大,你说他饿得前心贴后心了,你不让他吃完了再说,他能有好脸色吗?打那以后,他就派机关食堂的大师傅来这里学习怎么做卤煮火烧,免费给老太太打了一个月的零工,也没有得到真传,做出的卤煮火烧怎么也不是味儿,用老申的话说有一股猫尿味儿。”

    “哈哈。”江帆笑了,申广瑞的确是这个脾气。

    鲍志刚看了看表,说道:“这个时候应该没有民工来吃了,一是冬天工地开工的很少,二是早过了民工吃饭的点儿了,别处一碗卤煮才四块钱,有的地方六块,这里十块钱,一碗卤煮火烧一个民工是吃不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下一页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