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三九章 多用途战机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页

    短暂的情况介绍,让龙云有了一些概念,他大致明确了两个世界里的“猛龙”有何异同。

    歼-10“猛龙”,成都飞机工业公司、601所推出的一型三代战机,在经历了若g年艰难坎坷的研发流程后,终于借国家增加军费投入的东风顺利投产。

    和现实世界里的情形一样,早年间,在机构型上借鉴了以se列lvi战机的一些成果,结合601所在鸭式布局上的研究积淀,“十号工程”一开始就确定了鸭式布局,初始进展却并不顺利:一方面,军方提出的技术指标与作战需求偏高,以现有技术条件难以满足,另一方面,中国在航空发动机领域长期落后,拟定为歼-10配套的s-10迟迟无法定型,也影响了项目进度。

    由于发动机的拖累,601所的原型机试飞一再拖延,甚至一度考虑复活此前下马的s-6、甚至为歼-10安装al-21、或者其他型号的涡轮喷气发动机,毕竟战机本身再先进,没有配套发动机的话也只是停在一件地面上的摆设。

    发动机的困局,再加上歼-10本身的飞控设计较为复杂,“十号工程”的曙光在中苏关系改善、军贸活动重启后才真正出现。

    经过一番洽谈,借助su-27系列战斗机的引进,暂时以同期进口的al-31f发动机作为动力,结合中国国内的电子技术、系统集成技术,歼-10“猛龙”才终于在近期进入第一批次量产,并开始小规模装备作战部队。

    歼-10的定型投产,cac和601所自然欢欣鼓舞,不过就龙云的了解,解放军空军内部却有一些意见分歧。

    作为cac数字化设计测试制造流程的第二种型号,和早先出现、主要意义在于试水的fc-1“枭龙”不同,装备大推力引擎的歼-10是一种以国内装备为主要目标的重点型号,准备用于替换数量庞大、技战术x能落后的歼-7、歼-8机群。切实提高paf的防空拦截能力,军方的需求原本十分迫切。

    不过在进入九十年代后,paf得到了大量su-27sk/ubk,部队使用评估认为其已“能在相当程度上满足空优需求”。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下一页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