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四六章 点到为止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页

    低空的较量,过程着实堪称精彩,中高空的一次两军对话也正如火如荼。

    与僚机蓝se11号相比,遭遇paf飞行员郑彬的维克托*雷泽诺夫,一开始的作战计划是挺简洁明快,他打算用雷达照路、一路高速飞进目视范围,而后利用r-73导弹与头盔瞄准具的一定优势抢先发动攻击,也许就可以直接决出胜负。

    想法挺好,不过,面对两名技术娴熟、意志坚定的中国同行,龙云的简单计划实施起来一点也不顺利,他很快发现前方空域的歼-10速度大增、高度也在增加,就凭借丰富的战斗经验知道了那位名叫郑彬的paf少校意yu何为——很显然,驾驭“猛龙”的小伙子选择了高空高速比拼,这对米格机来说的确不是一种可以轻松应对的情形。

    ig-29,气动设计和原型ig-29j乎一样,专门针对中低空、低速区间的机动x能进行优化,本身并非一种高空高速x能优秀的战斗机。

    当然,所谓“高空高速”,强不强也看和谁比,如果是和现实世界里偏重空优的歼-10a比较,这一判断可以说完全正确——简单比较以下两种机型的包线图,米格的机动优势区间大概在表速六百公里以下、高度不超过四千五百米,而歼-10a则在图表右上区间有一定优势,这差不多就是梯形翼+中央升力与三角翼+鸭式布局之间的区别,换成su-27来比较也是一样的。

    不过,既然是在“平行祖国”进行这一场比试,歼-10的情况就和现实不同,偏重多用途的“猛龙”在这个世界里更像一款类似f-16“战隼”的单发单座战斗机,只不过气动布局和各子系统大有区别。

    具来说,偏重多用途设计的歼-10,高空高速x能比歼-10a有一定程度下降,在某种意义上还不如ig-29,后者高空极速为马赫二。而龙云看到的数字,歼-10“猛龙”的这一指标被定在了马赫一点八,考虑到机翼面积、进气道、垂尾和腹鳍上的大改变,应该说这个数字并不让人意外。

    不过。高空最大平飞速度的下降,并不代表“猛龙”的飞行x能不如现实中的歼-10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下一页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